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 姚翔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姚翔
[导读] 摘要:将水利工程进行详细分类可分为多种类型,由于工程类型的不同,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众多工程中普遍都存在的问题便是渗漏问题。
        镇江市长江建设开发公司  江苏镇江  212000
        摘要:将水利工程进行详细分类可分为多种类型,由于工程类型的不同,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众多工程中普遍都存在的问题便是渗漏问题。渗漏问题的出现容易影响工程质量、工程使用年限,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如何有效防止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渗漏问题、有效利用防渗技术已经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结合现实探究防渗技术很有必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分析;问题
        引言:
        在水利工程项目当中,进行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防渗技术的分析,这样才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结构可以有非常好的防渗效果。因此,一定要对比较常见的渗漏情况迚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可以找出渗漏的主要原因,从而就可以有效地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可以顺利地完成。本篇文章主要根据水利工程施工中渗透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透技术。
        1水利工程防渗透的意义和渗透问题原因
        为了选择有利用价值防渗透技术,要对水利工程防渗透意义和渗透问题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到导致渗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水利工程防渗透的意义
        首先,水利工程承压工程体量较大,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容水量大,并在大坝的底部能够承受水的压力,体现出坝体完整性,但渗透出现细小的裂纹,而裂纹不能够体现出坝体完整性,这对坝体的强度和工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建筑所相接触的水和空气这一部分要进行防腐蚀,如果出现渗透的现象,那么防腐层会受到破坏,水分会混入到凝土的内部,凝土内部结构会形成侵蚀,并且也不能对腐蚀进行处理,这导致混凝土内部发生腐蚀现像,很容易产生安全上的隐患。最后,应力集中的问题。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程建筑变形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看来是正常现象,对正常安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建筑内部会存在渗漏贯穿式的裂纹,那么裂纹处会体现出应力集中,在变性过程当中裂纹会逐渐变大,从而会造成安全事故。
        1.2渗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为了选取合适的防渗透技术,要先了解水利工程渗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可分析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在水利工程中导致渗透问题的原因是混凝土材料出现了贯穿式裂纹,这种贯穿式裂纹主要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断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混凝土品质外,形成贯穿式裂纹主要成因是地基过度沉降,当地基在某区域过度沉降时,混凝土所拉伸能力会下降,会发生脆性断裂,会形成裂纹,表面会造成损伤。在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中,尤其是漫水的地方,在水深位置承受水压比较较大的地方,如果表面发生损伤,那么表面层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水分向内部侵蚀。在水流冲击和压力波动基础之上,一般情况下,侵蚀的速度最快,发生渗透的现象。其次,出现漫水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灌溉用水渠中会出现,这项工程在一定时间段内会处于一种干涸的状态,混凝土会受到环境上的侵蚀,如果突然漫水时,会发生热涨冷缩,很容易发生渗漏的现象。
        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技术
        2.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是松散透水地基垂直防渗处理的主要方式,也是现阶段仍然大范围应用的技术流程中产生最早的形式,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我国在1958年正式研究出适宜我国施工环境的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方案,并投入使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标准,可靠性极高。混凝土防渗墙基础施工流程为钻孔、清孔换浆、终孔验收、混凝土墙浇筑、工程质量验收与防渗体连接处理。其中较为特殊的施工流程是清孔换浆。

清孔换浆的主要目的为将钻孔进程中产生岩屑与砂砾泥浆置换成为预先配比好的泥浆,同时清理空隙中附着的岩石碎屑与泥土,保证后续混凝土墙浇筑进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墙体之间、墙体与坝基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确保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避免堤防渗水的现象产生。混凝土防渗墙防渗作用发挥的主体为施工中浇筑的墙体,因此,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浆液配比的质量,通常混凝土应选择带有强度适宜、防渗标号较高、弹性模量较低特点的品种,拌合料选取的主要标准为高和易度与高坍落度。同时,混凝土灌注进程中要注意控制速度,避免坝体开裂。由于采用分段施工方案,墙体连接是堤防防渗功能保障的关键,施工中必须采取较高的重视程度,且进行对此质量检验。
        混凝土防渗墙主要可划分为:第一,圆桩柱型,是混凝土防渗墙产生初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但该种方式浇筑墙体接缝较多,有效厚度较低,最终防渗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基本不会出现在现代施工中;第二,墙板型,套接厚度与墙体厚度一致,整体性较强,多用于60米以下的混凝土强浇筑;第三,墙板桩柱混合型,连接处厚度可与墙体中间厚度等同,稳定性与防渗功能较强,在深度大于60米的墙体浇筑中应用较多。
        2.2高压喷射防渗墙
        高压喷射防渗墙现阶段更多应用在堤防加固施工中,是一种依托于先进设备开展的防渗墙建设方式。具备原料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施工噪声小、施工时间短、防渗效果好等优势,是现代技术条件下较为理想的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手段。其技术流程与常规防渗墙建立类似,即通过钻孔、清空、灌浆、施工检验等流程完成防渗施工。但不同的是其施工进程中以高压的形式将浆液灌注到土层当中,最终形成的防渗墙是浆液与周边土粒的综合产物,整体性较强,在防渗墙修补中使用不会产生与原有墙体连接不紧密的隐患。目前我国常见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有定向喷射、摆动喷射与旋转喷射。不同喷射方式最终形成墙体的形状不同,应用的施工环境也有所差别。
        高压喷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第一,桩位控制。由于现阶段高压喷射施工技术更多应用在特定位置防渗墙加固与修补,桩位必须得到较高质量的控制,避免桩柱错位导致局部渗水现象依旧存在;第二,垂直度控制,主要指钻孔进程中保证孔隙的垂直,保证浆液喷射位置的准确,保证防渗墙修补施工的质量;第三,浆液配比控制,防渗墙体灌注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结合施工状况针对性确定;第四,速度控制。主要指保证浆液提升速度的均匀,以保证最终灌注墙体厚度的均匀;第五,浆液回灌,主要指浆液凝固进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墙体收缩,需要通过一定措施将返浆重新引回孔隙之中,直至浆液表面不再下沉。
        2.3垂直铺朔防渗漏施工技术
        此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利用链斗式挖掘机,将坝体同堤坝进行开槽,然后在槽内部铺设防渗漏塑料膜,从而有效避免防渗漏情况的发生。客观角度来讲,此种技术也属于一种回填防渗技术。在充分利用此技术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熟知该技术的功能特性,在这基础之上,在选择性能时,可以选择可靠的回填料进行使用,并且充分满足堤防防渗性能要求,如:复合墙防渗帷幕,充分发挥出塑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提防防渗水平,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可以得出,防渗技术始终是水利工程施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技术较为复杂,但在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防渗技术有所提高,但总体还存在一定问题、尚有发展空间。相关工作人员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从而系统化地推进防渗技术升级,进一步保障水利工程质量,让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海琴.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灌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9):281-282.
        [2]罗明.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8):147-148.
        [3]张凤华.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09):14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