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分析 周大亮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周大亮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优化,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工程是电网检修的基础性工作,取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225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优化,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工程是电网检修的基础性工作,取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质量和配电技术要求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电缆施工过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体的质量工作,为了使工程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文章对配电工程中电缆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配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运维;故障
        引言
        作为电力输送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电缆线路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完成了电力电缆线路的地下铺设工程,但由于供电情况较为复杂,电缆线路较多,使其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只有加强对其设计和施工要点控制,强化管理和维护,才能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的运行维护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在生产生对电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切实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国家电力提出的使用需求,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大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来创新电力系统输送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就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建设力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用电网络进程更为明显,换句话说,电力电缆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因环境破坏、施工质量不标准等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引发电缆事故。再加上电力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特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故障排查过程中,投入的各项资源非常多,因此,这就要求在实际电力工程施工中,对配电电缆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管,严格根据施工要求进行。
        2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的运行维护
        2.1预防配电电缆过负载问题的方法
        电缆过负载故障问题也是常见的问题,为了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1)需要做好设备容量的选择工作,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便提高设备自身的合理性;(2)还需要加强对负荷的预测工作,结合每年同时段电能的用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保证电缆的配套开关等设施能够留有裕量,以应对电缆故障问题的发生;(3)还需要提高电缆日常检查的力度,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季节,比如夏季高温天气时,需要加大检查次数,确保电缆不会受到热源损坏,同时还需要对电缆周围的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保护好电缆安置环境。
        2.2提升电缆接头制作质量
        采取管理和技术手段提升接头制作质量。管理层面,定期开展电缆接头施工培训和考核,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实行电缆接头质量责任制,在电缆接头处悬挂施工人员信息,落实责任追溯机制;技术层面,重点规范电缆接头施工方法。电缆接头主要包括终端头和中间接头,下面以冷缩型电缆终端头为例,说明规范施工方法。首先要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做好防雨、防尘措施。制作前要核对电缆,矫直和清洁外套,开展绝缘电阻测试。确定基本点后,按说明书规定的尺寸剥切外护套和铠装层,剥切内衬层和填料,将内衬层剥到距铠装层切断处10mm。剥切时要动作连贯,做好剥切区域保护处理。接地线要绑在钢铠上并用焊锡焊牢再行引下,接地线截面积要与电缆截面相匹配。接着包绕填充胶,安装三支套及绝缘护套。按说明书规定的尺寸剥除铜屏蔽、半导电层,剥除时不得伤及半导电层、绝缘层。如果难以剥除,可采用略加热的方法剥除或用玻璃片刮除。残留在主绝缘外表的半导电层,必须用细砂布打磨干净,并从高压部位往接地方向单向擦抹,不得往复进行,避免把导电粉末带向高电位。用半导电带填充半导电层与主绝缘的间隙,必须平滑过渡。确定线芯与设备接点长度,使用专用切削刀具按端子孔深加5mm将末端绝缘剥除,剥切时不能划伤导体。最后压接接线端子,安装冷收缩绝缘件和绕包绝缘带。

在收缩完毕后,需要在每相套好屏蔽网,并做好固定。
        2.3科学安装电缆附件
        在安装高压电缆附件前,严格按照高压电缆附件安装导则和设计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安装过程中控制好现场温湿度,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施工场地,确保电缆附件的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剥切高压电缆时,应确定适当的剥皮方法以及切割位置精度。另外,必须保证高压电缆与附件之间的位置合理,以保证相关尺寸符合安装要求。
        2.4电缆沟敷设施工技术
        从整体上来看,电缆沟与直接敷设两者施工技术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电缆铠装层应用上。具体来讲,在进行电缆沟敷设施工作业过程中,为迎合配电电缆对防护方面提出的相关要求,因此,对于防护方式采用的是铠装层和金属支架两者方向防护形式,通过这种多层的防护方式,能够对电缆运输起到一定的安全性作用。在正式进行电缆沟敷设施工作业时,具体施工工序如下:首先,在电缆沟所处具体位置安装滚轮,其次,将电缆放置于电缆沟底部位置;最后,安排相关人员记录各个电缆线路名称,记录目的在于方便后期维护工作时的管理和检查。在整个敷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缆沟埋设过程,埋设深度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合理控制,以此保证埋设深度符合电力工程配电电缆施工要求。
        2.5定期清理周边环境
        施工周边的环境也会影响到施工进度,电力部门在电缆投入使用后并不是放任不管,而要定期对电力系统周围的环境进行清理,尤其是电缆敷设点的地表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输电效率。针对一些影响电缆正常工作的污染物进行清理,尤其是金属物体、腐蚀性较强的物体等做彻底拆除,避免互相之间产生反应。及时对个别敷设地表面存在塌陷的部位进行修整,将塌陷部位进行填补,以避免其阻碍电缆线路正常工作。此外,要求维修人员定期对各个地段的电力线路进行维护检修,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弥补,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枢纽部位,仔细排查各个线路和零部件,针对一些已开始出现熔断、老化的设备要及时做更换。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有效将问题降到最低,避免出现故障范围不断扩大,避免非正常工作的电力设施产生不安全事故。
        2.6设立施工标识牌
        设立标识牌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在进行电力工程配电电缆施工过程中,应在电缆施工所在位置,设立相应的标识牌,其中主要有电缆起点、电缆重点、工程施工中等,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看到标识牌能够约束自身行为。除以上之外,还要重视标识牌本身质量,这主要在于标识牌经过一段使用时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字迹不清或设施损坏等情况,这对电缆安全施工有不利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对标识牌的管控工作。
        结语
        综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的重要因素,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广大群众和各个生产企业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琦. 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 轻松学电脑,2019, 000(024):P.1-1.
        [2]俞伟良, 曹耀明. 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 575(14):287-288.
        [3]张爱军, 张少华. 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 轻松学电脑, 2019, 000(019):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