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法探微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王玉霞
[导读]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令无数老师头痛的“顽疾”,过去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策略,所以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王玉霞
        苍南县矾山镇埔坪学校, 浙江 温州 325800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令无数老师头痛的“顽疾”,过去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策略,所以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今后应当以进一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推进教育模式的优化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法
引言
        为了农村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各个农村小学应极力建设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实施研究和实践。另外,还要为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同心协力,采取有效方式共同关注每一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1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有利于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现代农村小学生的较为常见的心理表现为独立思考、活跃的思维、朝气蓬勃、参与积极性高等,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小学生拥有这一系列的特征,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健康的作用。②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心理状态能满足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能促进他们在今后更加适应社会、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基础条件,全面实现综合发展。③能为农村小学生奠定今后的事业发展的基础心理,小学是一个形成个人自信心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有效的心理教育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消化自卑的心理,还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以至于在今后更好地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帮助小学生在今后学会追求完美型人格,为社会发展出一分力。④有利于提升农村小学生父母的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性格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无论是父母的文化、家庭收入还是家庭的组合成员等。若父母的文化素养不高,那么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但随着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带动父母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综合素质,进而整体提升农村的心理健康水平。
2当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家长和老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家长和教师专注于知识教育,而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的农村家长当中,他们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学习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农村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育水平有更大的兴趣,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个人和心理发展采取自然的态度,甚至有些家长都不知道子女在整个学校里的精神健康状况。国家中小学目前正在努力促进优质教育,实验教育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文化方案的成果,却没有考虑到关于农村学生精神健康状况的指导方针,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
        2.2学校及其周边环境不利于心里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外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使中国城乡学生在不合适的时期获得了丰富的信息输入。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消极的信息会腐蚀他们的思想,毒害他们的健康。例如,农村小学周围有娱乐设施,如网吧和游戏室。对孩子们来说,游戏的诱惑是巨大的。如果不加强对儿童的意识形态和道德的教育,不改善周边设施的规划设计,问题就会越来越大且得不到解决,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3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3.1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因为农村的发展速度较慢,很多教学观点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农村小学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提升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所以大多时候都会忽略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当学生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者都应树立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主动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比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观看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并借鉴好的教育方法,为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又或是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日常生活状态进行记录,全面以学生为中心。
        3.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为父母可能没有建立起正面、积极的教育观念,所以在开展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更需要重视这一环节的问题。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农村小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强化其对于“美”的向往,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这方面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建立心理咨询室。要将心理咨询室的运营管理教给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负责,以便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2.心理服务信箱,主要是为了给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创造一个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相关负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信的方式来了解其内心想法,之后便可以进行干预、指导。3.宣传广播。校园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宣传广播的身影,因此完全可以利用这一途径来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其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之后如果他们自己遇到问题时便会懂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3.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常规学科的教学之中
        如果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数学等常规学科的教学中,便可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知识渗透,以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怀、意志,强化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如数学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之余可以给学生讲解各个时期数学家的奋斗、攻坚历程,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晨会、课外活动等时间在班级内组织召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
        3.4明确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确保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农村学生的隐私得到保障,确保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提供及时精准心理咨询。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般都会涉及每个学生的隐私,相关心理老师或者班主任应该严格保护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不被泄露,尤其是对待精神病学生,老师必须以尊重、真诚、同情和爱的态度听取学生的意见,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农村的小学心理教师作为较为专业心理学家,他不仅有具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门知识的义务和责任,更需要具备和重视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未经学生同意不得透露学生的私生活信息,不允许无关人员获得学生的精神健康档案,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精神健康档案,以便将来进行研究。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整体基础教育机制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育教学,之后还应当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很容易在学习压力以及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心理及情绪问题。教师不应再继续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正确认识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整合教学资源为基础推进相关细节工作的优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183.
[2]闫建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0(02):70-72.
[3]马耀秀.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J].新课程,2020(04):22-23.
[4]魏墨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0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