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许贵翀
[导读]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物理概念
      许贵翀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邮编:810000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物理概念、物理定理以及物理公式等知识的讲解上,对物理实验有所忽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机会比较少,实际上,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和现象,从而深入把握物理知识的内涵,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物理学中,物理实验是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部分的物理内容按照结构和发展可以分成实验、思想和数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入物理实验。物理学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等内容都需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对实验教学有所忽视,就会让物理概念和      物理规律等的学习变得非常空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最终导致学生丧失物理学习兴趣。
另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只要重视实验,并将实验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和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因此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提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还应该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掌握物理研究的方法,而实验就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策略
2.1 利用演示实验消除学生对物理的恐惧
初中物理学习涉及光学、力学、电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了解物理学科,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初中生初次完成系统的物理学习,很容易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物理实验更是一项非常神秘的学习活动。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实验对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了解物      理知识与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并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兴趣程度,教师可以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按照实验要求与难度,初中物理实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难度适中,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用具、实验步骤以及具体的实验现象,另一部分难度过大或难度过小,不对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有要求,学生只需要大致了解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即可。针对第二部分实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演示,对于操作能够保证安全性的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用具带到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这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另一部分操作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实验,由教师进行演示难度大,教师可以转变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与这一实验操作相关的视频,虽然观看视频没有观看教师的演示直观,但学生也能了解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经常进行演示实验,学生会对不同类型实验的具体操作有全面了解,也会转变自身对物理学习、对物理实验的态度,消除恐惧心理。
2.2 丰富实验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之前,很多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实验教学,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不如强化理论部分知识教学,或者给学生开展多样化联系。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实验资源极为匮乏,且学生实验能力不强,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效率,未重视建设或更新校内实验资源。此外,就算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开设了实验,但也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照本宣科,并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可见,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其一,重视建设校内实验资源,及时更新先进的实验设备,设立专门的实验室,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其二,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作用,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以学习“应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这部分内容为例,若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可以应用电压表、电流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等给学生演示实验,给学生口述实验的过程,之后记录电阻变化。在此之后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自主实验,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印象,使其在学习中可以清晰地了解串联、并联等知识点。
2.3 引入探究性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来完成实验,这种已经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性,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发展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要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知识。
比如,在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以往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来总结影响浮力的因素,总结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可以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然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结合实验现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终得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
3 结束语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属于重中之重,且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通过实验论证。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模式,创设优良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索,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57-58.
[2]王琼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新课程,2021(02):46.
[3]李文影.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知识文库,2021(01):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