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莫文明
[导读] 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来说,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的生活体验及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
        莫文明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华小学    610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来说,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的生活体验及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于社会事件及正确价值观所衍生出来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而通过对实际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线下调查可以发现,较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内容的讲解,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策略进行相关的探究与表达,希望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多学生的家长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考试科目上,因此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重视度不高,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及人生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及世界观的培养。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生活实际问题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了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没有足够重视
        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较多,学校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重视程度不高。这就导致了较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缺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实际的教学能力。较多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只是停留在了解阶段,并没有付出实际;而部分教师虽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恰当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即使开展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对课时设计及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改进。同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则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素材的收集,而学校没有提供相关的途径及平台,因此制约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2、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只是以教材后的课后思考题开展生活化教学,过分的依赖教材规划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脱节,因此无法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没有深度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时缺乏有效的延伸。教师给学生创设的实践机会及问题分析机会较少,限制了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也没有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3、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时,需要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含义。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严谨性,只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方便记忆的生活化语言,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也较为理想化:部分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更多的是一种轻松的课程,忽略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课堂氛围过于轻松,甚至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教学,也没有进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课堂生活化教学时,没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只是一味的规划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开展的要求。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及家长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于平淡,同时局限性较强,因此会降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因此,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需要学校、家长及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认知的正确观念的建立,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时要与生活实践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教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意识。
        2、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恰当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不能只是随机的以日常生活时事为中心展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结合,不断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生活之中挑选有针对性的生活内容,同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不容易使教学陷入盲目教学的单一模式之中。
        四、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不仅仅只是新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要求,而是通过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要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更加全面及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讨,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进行社会问题的延伸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杨骅.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0(17)
[2]万茜.论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J].才智.2020(10)
[3]陈小新.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J].考试周刊.2020(05)
[4]王爱芳.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思品课堂[J].广西教育.2014(29)
[5]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