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蓝
重庆市璧山区东关小学校 重庆 璧山402760
摘要: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器乐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口风琴这种小乐器引进课堂,可以丰富学生音乐学习内容,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关键词:口风琴、教学策略、提高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器乐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可见器乐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关注,乐器进校园,班班有琴声,将落实到实处。那么,对于课堂乐器的选择,应考虑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简单易学,方便携带,音质音色好,适合集体教学的乐器。
我曾经到南京中山小学跟岗学习,他们的学生人人会吹竖笛,且音乐素养特别高。通过了解,他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入门学习竖笛,到了高年级,吹奏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不仅是他们学校这样,他们区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都人人学习了小乐器,比如:月牙湖小学就开展了葫芦丝课;夫子庙小学就开展了口风琴课。。。。我先后到这些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发现这些孩子通过器乐教学,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通过演奏,让学生眼、耳、口、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促进作用。我还发现,通过器乐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器乐学习可以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视奏、视唱等能力,加强学生的听觉能力等等。当时,我为之震撼,热血沸腾,也想在我们学校推广口风琴小乐器的学习,后来,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们学校领导,领导们都大力支持,因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知书达理,乐学尚美,而且是市级管乐特色学校。他们都知道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都知道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深化提高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尤其是艺术方面)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班主任和家长们的同意吗?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我将试点的班级,二年级四班的班主任陈老师,告诉她学习口风琴可以可以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陈老师求之不得,立马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很快为58个孩子买了口风琴。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口风琴试点班很快就组建好了,那么,我是如何实施的呢?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明确课堂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口风琴是一种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的多簧片乐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日本,80年代引进我国,90年代我国自己生产出了物美价廉的口风琴,现已成为全国中、小学乐器进课堂的首选教具。它有标准音高、优美的音质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主要特点为:体积小、分量轻、便于携带,不用任何电源,适用于室内、室外,可用于假日旅游郊游等个人和集体活动。它能独奏、齐奏、合奏和伴奏。不仅能演奏小型的乐曲,还可以演奏大型乐曲。
孩子们要想学好口风琴,课堂组织必须规范,课堂纪律必须得到保证,这样孩子们才可以高效的学习。因为小学生难免好动、好玩、管不住自己,对初学口风琴又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还不等老师指示,就自己吹起来,经常出现老师的声音还比不过学生的吵闹声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从课前准备抓起。上课铃响后,孩子们必须把口风琴横放在课桌前方,端正姿势坐好。没有老师的口令,学生不能够随便碰口风琴。练习时,教师发口令“拿口风琴”,学生统一用左手拿吹管,右手拿口风琴;练习指法时,学生一律不能把吹管放进嘴里;练习完毕教师发口令“放口风琴”,学生统一放口风琴。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一拿起口风琴就吹,保证了课堂的安静。
由于学生对学口风琴有着很浓的兴趣,所以这些要求他们都能接受,并能很好地执行,整个课堂始终保持规范却又充满积极好学的气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聆听乐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以情动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当我们听到一段快速而活跃的音乐时,自然会体会到一种喜悦欢乐的情绪,当我们听到一段缓慢,低沉的音乐时,也会体会到情感上的凄凉。通过给孩子们播放不同体裁,不同情绪的口风琴乐曲,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喜怒哀乐。比如听《铃儿响叮当》的时候,让学生感受那种活泼快乐的情绪;比如听《虫儿飞》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广阔宁静的夜空,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二)培养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学生不良的吹奏姿势和呼吸方法。如:低头,挤压喉头,鼓腮,坐立不直,吸气浅,吹奏时过分用力或用气紧张等。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口风琴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可用一些简短的话语和手势引导学生。如:抬头、挺胸、手指自然放松,强调轻轻吹气、微笑等。口风琴在吹气时要注重“轻”,要有意识地控制气息,才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三)练习形式要多样,要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由于低年级学生体力有限,特别是初学吹奏者更容易疲劳,所以教师应切忌让学生“满堂吹”,或让学生长时间练习一种技巧。教师应科学地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口风琴的兴趣和激情,在练习形式方面应是灵活多变的,应将口风琴教学和其它教学相结合,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比如:我采取口风琴和视唱相结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快乐的小马车》,我就引导学生挥拍唱歌谱,再用口风琴演奏,然后再唱。我还采取口风琴和歌曲相结合等,学习了一首歌曲,我叫男生吹奏旋律,女生演唱歌曲,或者女生吹奏旋律,男生演唱歌曲;或者分组进行合作,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乐此不疲。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音乐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这种心理为教学服务。方法之一是:课堂上可以让吹得较好的学生范奏,并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伴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教师作简要讲评,并及时表扬和鼓励。方法之二:参加舞台表演,比如:周一的班级文化展示;每学年期末的评价展示活动;六一儿童演出等。因为学生参加演出有一种压力,促使其加强练习,以求演出成功。方法之三:举行口风琴专项比赛。经过以上活动,相信学生的吹奏水平会有很大的长进。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制定评价标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学生能否熟悉弹奏,一般的标准是能准确、流畅地吹奏全曲达到优美动听的程度。但学生的音乐能力有高有低,如果只用一种标准,会打击能力稍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既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老师的评价也要有差异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这样也能突出当前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更加符合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特点。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尊重学生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为原则,建议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对口风琴演奏和音乐感受能力很强的学生,标准是能准确、流畅地吹奏全曲达到优美动听的程度;其余大部分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能准确吹奏全曲,即使偶尔出现一些小失误,仍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个别音乐基础薄弱,口风琴演奏能力不够的学生,如能完整吹奏几句,也算合格并给予鼓励。希望能通过这种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获得成功,增强信心。
口风琴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小小的乐器充实、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将继续在未来的道路上用心用力,让更多的孩子加入我们的队伍,去享受音乐的美好!
参考文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