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丽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尚塘镇陈井小学 232162
摘要:语文在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成为部分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本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一、引言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在小学时期具有较稳定的、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就是指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行文风格、人文情趣等。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课堂教学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侧重学生的精神塑造。通过不同场景、人物、事件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引发情感共鸣。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不充分,文本解读也只限于表层含义,需要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文本解读,理清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解读深度不足
部分教师对语文教材的解读仅仅依靠参考资料,并没有真正体会教育部对教材文本选择编制的意义所在。再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梳理,学习表达手法等表层知识,面对文本价值追求等核心问题时往往闭口不言,或是寥寥数语带过。对课堂教学深度把握不够,阅读积累量不足。
(二)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及时关注学生个人的思想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缺失,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教学效果差劲。学生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难以理解,无法进行正常的问答交流活动。学生参与意识薄弱,阅读基础不足导致在思考问题时难以接触到文本核心思想,都严重阻碍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阅读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程度较低,阅历少,没有充足的社会积累,难以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筛选、改造、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对学生的语言功底要求十分高。但是阅读大量书籍却可以为他们节省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去外面进行游历学习。
教师要重视间接经验的使用,带领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学会做读书笔记,从小形成喜欢积累语言素材、人物事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然学生阅读积累是有质量要求的。教师要提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注重人文积累。不仅要重视课外书籍的阅读,还要注重课内资料的摘抄积累,在学习园地中广泛收集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引导他们背诵积累的内容,让这些课外获取的资源内化到他们大脑之中,在具体课堂互动时可以信手拈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加自然得体,落落大方。
(二)引导学生领悟学科魅力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也是保持教育生命力的重要思想。中小学语文基础性教学是多各学年段、多种知识段组成的,然而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同样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也是既有创新,又有继承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领悟语文的课程魅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也是要求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破除落后的传统的教育思想,贯彻过程学习,通过课堂导入、信息技术教育、启发诱导式教育等,明确课程学习策略研究,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的学习方法,品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内不断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会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在教学设计上为你们预留发挥的空间,为你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接受学生反馈,反思课堂实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式变更就会带来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变化。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反馈,进行反思学生主体性教学实践。要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案,提高备课质量。更新教学思维,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尝试是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来检验的。在没有具体可参考的成功的实践成果案例前,一切尝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主体性思维也不例外。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语文讨论课参与的主动性的反馈,反思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既要大步前进,也要及时反思。不断改善教学方案,让问题设计趋向于科学性发展、使得教学实践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让整个语文教学在反思中前进,实现波浪式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影响课程教学进度,更影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和思维习惯,更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行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多元化教学手段,将主体性培育贯穿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求文本价值,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主体意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仲晓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65.
[2]洪柳珠.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