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保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蒙建莹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被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身份证号码:45222419910408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被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目前计算机应用情况来看,把它应用到社保管理工作当中是势在必行。不但可以对相关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还为建立新型的社保计算机体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参保对象的实际切身利益。
        关键词:计算机 技术 社保管理 应用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使其与各个行业都发生了紧密的联系,社保体系就是其中的一个。近些年来,随着社保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社会保险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管理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最原始的人工填写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迈进。并且,依赖计算机技术的程度增强,使得社保管理工作更加的有序,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入到社保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社保需要自动化的信息入口
        在进行社保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参保人员的信息进行记录,定期的向参保人征缴费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台账,最后使得待遇发放可以依序进行。在目前的社保管理当中,已经基本实现了办公的信息化,从最初的信息登记到最后的待遇发放,都是在计算机系统应用之上展开的{1}。然而,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来讲,仅仅局限于系统内部。系统在实际运作时会生成记录,提高储存的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计算和抄录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有外部信息要进入到社保内部体系时,还是需要人力的手工抄写。基于这种情况,一定要不断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为社会信息可以顺利进入社会保障系统提供关键路径。
        (二)依据计算机网络来对社保工作体系的目标进行设计
        在对计算机网络体系进行设计时,要依据社保管理工作的具体条件和需求来进行设定。在对目标进行了确定之后,就要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使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可以得到不断的充实和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持。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保工作当中还要具有自我维护和监督控制的作用。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保管理中的应用
        (一)网络系统的设计
        为了与社保管理工作的需求相吻合,就要对其总体设计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建立,即建立一个以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覆盖领域较广,且以小型机为核心的完整的社保管理网络体系{2}。同时,它还要具有不断的优化和扩容性等功能,要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社保管理工作要充分的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使得对各项业务的处理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除此之外,系统自身还要具有自我维护和自我监控管理的功能。
        (二)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先进性原则。要从社保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特点出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对信息通讯网络进行更替,在网络结构的设计、主机的选择、网络管理方法和相关配置上都要具有先进性。第二,实用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是一项较大的工程,不但包括前期的设计阶段,还要做好后期的软件维护工作。所以,在对软件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确保软件的使用寿命,使其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进而延长软件的使用期限{3}。第三,安全可靠性原则。社保管理工作与千家万户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求对各项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和实时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要使得社会管理体系有着较大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可靠性是对系统进行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数据库管理的优良性,实行多层次管理,分级授权,安全保密等体制是十分重要的。第四,效益性原则。

在对社保管理体系进行设计之前,要对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提高相关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确保其可以应用计算机管理。对于软件的开发者来讲,要对市场的动态有一个充分的掌握,不能为追求个人目标而浪费人力,盲目的追求大而全,使得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要遵循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市场的原则。第五,可扩充性原则。系统自身要具有可扩充性原则,使其可以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同时,还要保证它可以对其他的社保体系有一个兼容的效果,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社保管理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顾名思义,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信息当中来获取有效的、有用的数据信息,也就是从海量数据当中,对有用知识进行挖掘。社保管理工作与我国的民生大计事业息息相关,由于社保事业的快速进步,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为相关的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是我国社保行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4}。因此,要对目标进行明确分析,并且制定大纲,提出计划,对相关资料进行采集、辨别、整理和归纳;制定分析表和分析报告,并对分析报告进行仔细撰写。要把数据挖掘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把它应用到对参保人员的分析、资金的管理以及决策管理等不同层次中,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利用聚类对参保人员进行分类。近些年来,由于对数据信息处理的方式得到不断的创新,使得为社保的基金管理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也就说明,社保部门可以运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来对参保人员进行分门别类,提高对不同参保群体的分析能力,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社保的服务水平。第二,对参保群体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其群体的背景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再对参保群体进行仔细的研究,制定与其相符的政策。数据挖掘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从海量的信息当中发现一些对社保整体具有促进作用的管理模式。第三,对参保人员的征信进行分析。对参保人员的信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类,这对社保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可以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来管理参保对象。数据挖掘还可以从海量的数据当中,对参保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第四,数据资源的完善与共享。在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上,数据挖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也为我国社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提出了客观上的要求。为了可以使得参保对象得到更优质的服务,需要对多个的数据库平台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四)条码技术的应用
        条码技术有着较低的运行成本,其组成部分就是一张小小的贴纸和比较简单的光学扫描仪器。把条码技术应用到社保管理工作当中,并且与传统的数字档案系统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比较,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同时成本却相对较低。利用条码技术可以实现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转换,把二者进行了物理隔离,所以,在档案的查询上可以进行远程查询,为所有的参保对象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参保人员的档案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使其保存方便,易于查询,这也是每个基层社会工作人员努力奋斗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社保管理工作当中,不但使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参保对象对社保服务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利用数字文件来取代档案的实物查询,不但节省了资源,使得查询效率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社保管理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还保障了参保群体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姚宁,崔剑.互联网下社保网络的安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No.231(03):110-111.
        [2]王华.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方法库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
        [3]袁新昌,陈建中.商务智能技术在社保领域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06(6):171-171.
        [4]周益群,杨娟,杨凤,等.WAP技术在社保服务工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1,027(001):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