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教材 新篇章——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和高中生一起走进新美育时代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邹岳松
[导读] 美育是引导学生体验美、鉴赏美并且创造美的教育

        邹岳松
        广东湛江第一中学,广东 湛江 524038
        摘要:美育是引导学生体验美、鉴赏美并且创造美的教育,是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将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具体学科领域中的重要体现,更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于高中美术教育而言,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理念注入美术教学中。本文将以高中美术新课标为立足点,通过解读人美版高中新教材,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新美育时代
        引言: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美育写入党的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美育时代[1]。美术教育作为普通高中文化教育中面向全体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另外,美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美感教育,有助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新美育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和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当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工作,围绕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分析高中美术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前提下,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强化美学素养的培养。
一、从以人为本出发,重视学生发展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秉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实践、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
        (一)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实践
        新课标提出,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应在鼓励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述民间美术这一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其中的民间美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注入创新性的元素,使其在实践中感受到民间美术之淳朴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创新创造精神,提升实践能力。这种方式不仅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能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提出,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应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美术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比如,在讲授“图像之美——绘画艺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安排学习小组对于中西方绘画的异同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加以鉴赏,使高中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美术鉴赏知识和鉴赏技能。
二、以立德树人为重,更新教育观念
        人美版高中美术新教材中所设置的内容均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持正确的思想教育导向,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体现文化自信,从而引导高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感教育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念。
        (一)以正确的政治取向为关键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材内容整合起来。另外,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以中国作品为主,借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为例,在本书中,教材编者为中国现代美术主题单独设置了一个单元,分别介绍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中嬗变的现代艺术、在时代与变革中关注人生的艺术、在坚守初心与使命中体现时代精神的美术。这一单元从上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与文化立场入手,介绍体现党的意志、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奋斗、英雄的伟大等多方面内容的美术作品,探究中国现代美术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祖国百年复兴历程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认识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树立积极投身中国美术文化建设进程的信念。


        (二)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了中国美术文化,塑造了各族人民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代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美术鉴赏》专门设置了一个单元的课程,用以介绍中国的建筑艺术,引导学生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等传统建筑的鉴赏中,除了认识到建筑的美学价值,还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感受到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
        三、从教学资源着手,丰富教学供给
        教学资源可粗略划分为教师资源和教学材料两大部分。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必须丰富教学资源的供给。在多样化教学素材的前提下,高中美术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新美育时代,开展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工作。基于此,学校应不断强化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供给,扎实提高美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并不断深化当前整体的教育体制改革。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交流提供多元化平台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也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4]。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美术教学经验的人才,建立专业的、有经验的新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应多安排新旧教师参加培训会议和交流会议,引导其他教师深入学习优秀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化原有的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面对全国上下多层次的高中美术教师,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已启用人美版高中美术新教材的部分省市中开展了多场次的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深入解读新教材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正确利用新教材、合理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新方法。不仅如此,丰富的美术教师培训会议还为教学交流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经验,为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总而言之,为顺应新美育时代和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必须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交流提供多元化平台,借此启发高中美术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优化教学资源供给,为美术教育提供立体化平台
        多媒体技术是有效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供给、为美术教育提供立体化平台的最佳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像或信息学习资源和鉴赏对象,引导其利用所收集的视觉材料锻炼鉴赏能力[5]。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发表作品或心得、看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们可以从别人的分享中学习相关的技能,吸收经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总之,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资源供给,为美术教育提供立体化平台的方式,可以在顺应新美育时代和贯彻新课标的同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进入新美育时代,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也随之更新换代。从上述的解读中可以清楚地发现,高中美术新课标和新教材较于以前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注入全面发展的理念,秉持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教育观。此外,高中美术新课标和新教材更是从美术学的角度和国际视野的层面出发,将政治性注入学科领域,坚持美学理论与美术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体现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引领高中学生一起走进美育新时代,研读新教材,书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滢.新时代  新教材  新篇章——(2019)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和高中生一起走进新美育时代[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Z1).
        [2]蔡思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7).
        [3]刘爱华.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新课程,2021(12).
        [4]周奕瑾.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33).
        [5]徐进.谈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