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曙光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466600
摘要:高中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阶段,也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关系着学生的未来,代表着国家的希望。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不仅关系着学生的高考成绩,也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散播语言魅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作用。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和中华文学宝库中的文化瑰宝,是古代诗词人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理念的高度凝结,不论是在文学水平上还是思想高度上,都值得高中生们借鉴和学习。但由于应试压力,高中古诗词教学多半是死板的,枯燥的,既无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为高中生写作提供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出发,结合高中实际教育工作,对古诗词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这个课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写作教学 结合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提高核心素质,培育全面型人才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全面型人才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和当前教育改革方向十分贴切。语文教学作为培育学生思想文化的基础阵地,将古诗词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对帮助学生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优良民族传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学品位,具有深远意义。
1.高中语文教育现状
1.1国家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输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兴衰,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所以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是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势所趋。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进行文化输出,例如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和出现在各服装平台上的中华民族服饰元素,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力输出,这使世界范围内对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但散发着汉语的无限魅力,也承载了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智慧。因此在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倡导下,在社会人才需求下,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更加重视了起来。
1.2应试教育的弊端
1.2.1学生没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学生没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如果所学习古诗词是继承传统,那么如何将古诗词与写作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的迸发新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就是当前高中教育的新课题。由于当前的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育,所以高中教学古诗词主要还是以背诵和默写为主。加上古诗词虽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古文和现代用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学生理解诗句内容造成了困难,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们的精力都主要放在了讲诗歌内容背诵和默写下来,只纠结于诗歌的词牌名和作者的名字、生活朝代和生平事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没有深层的感受。俗话说没有生活就无法写作,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又如何能将古诗词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内容,将写作教学和古诗词教学结合在一起呢?
1.2.2教师分裂式教学。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和教授写作时是完全分开的。在教授古诗词时,高中语文教师更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大量古代词汇的含义,降低学生们的记忆难度。在教授写作时,也将侧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如何审题、如何构建文章结构、如何记忆素材等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们在教学时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几乎没有可以结合的部分。
2.作用和意义
2.1作用。利用古诗词积累写作素材,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写作思维。
古代诗词包罗万象,涉及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送别、闺怨、咏物、怀古、田园、爱国、思归、叙事、咏物等各种题材,形成了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激越高昂、清婉秀丽、浓妆华丽、隽永凝练、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等各种风格,无论学生写作需要的是何种情绪、何种素材、何种内容、何种人物,在古诗词当中都能找到。例如,“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既能用在表现任务气势豪迈、志向高远,又能表现他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强大决心,无论是爱国相关的文章还是表现人物性格坚毅的文章,都能成为好的素材。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开头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对万山、碧江、百舸、鱼鹰进行描写之后,立刻接上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立刻由景及情,借景抒情,随后将这浩荡的景色同将相王侯联系在一起,再通过“粪土当年万户侯”,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向来表达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寥寥百字,意象有了,情感也有了。这种运用意象和景色为文章增色的能力不正是学生们所欠缺的吗?
2.2意义
2.2.1有利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传承和表达出来,开发新的文化创造力,是当前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高中生们作为年轻群体,高中生的现在就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将古诗词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们用现代方式讲述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有些灰色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易于理解的魅力。
2.2.2学生可以在古诗词和写作教学的结合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从古诗文的包罗万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诗词,是一个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将古诗词中大量优美的意象、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应用到写作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古诗词也会对学生造成一个内在的影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肚子里有墨水,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3.有效策略
结合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古诗词进行写作训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添加一个有关古诗词的写作环节,根据古诗词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写作训练。例如可以通过扩写古诗词,还原古诗词意象,以古诗词题目或是诗句内容作为发散原点,引导学生们运用古诗词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发散性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将古诗词与写作互相结合。
4.结束语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中的文学内涵和文化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古诗词迸发新的生机,也能为写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高中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主动将古诗词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有意识的锻炼高中生的古诗词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美.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解嘉.论在高中古诗词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刘光霞.借鉴古诗词进行高中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郑伟元.重内容也重形式--谈古诗词的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J].科教导刊,2012,(5).126-126,169.doi:10.3969/j.issn.1674-6813.2012.05.078.
[5]余俊."再造想象"微作文课堂[J].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4,(10).41. 作者简介:高曙光(1977.7-),男,汉族,河南省西华县人,本科学历,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诗词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