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31
摘要:市政道路建设在面临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其中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尤为重大。文章从施工准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两大方面入手,就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浅议几点控制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监督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首先,市政道路的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的,所有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去完成,因此施工人员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态度、行为以及能力等都会影响项目工程的最终质量。所以在进行工程的质量控制时,需要对施工人员加大管理强度,培养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感以及调动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主动性,只有时刻以施工人员为主体进行质量管理,市政道理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2)以质量为核心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到各参见单位的经济效益,还会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好坏也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体现市政府的管理水平,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进行道路建设时,需要时刻牢记以质量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对施工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进而对施工道路工程的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
(3)完善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很多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施工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去解决,而是要做好预防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要把预防措施提到重要的层面上来研究,对于施工过程以及工程完结之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完整的评估,尽量做到在问题还未出现或者只有一点小小的苗头时就将其解决,完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够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问题上占据主动权,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才想办法去解决,预防措施的完善还能够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做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单位应在彻底熟悉设计图纸内容的基础上,参与设计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并对图纸进行会审,以进行改进。这样可以减少施工单位走弯路,避免出现不按图施工的错误。在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能够提出施工执行的计算规范和标准。在各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完成之后将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的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应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2)测量放线
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工之前,应先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制测量控制方案。开工前按照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在道路中线每间隔lO~20m测设一个桩点,中线上的关键测点包括起点、终点以及转折点等。在测点上打入木桩,并在桩头钉上一个小钉,采用混凝土进行木桩的固定。中线桩水准高程和边线桩水准高程测设完成后,应在路边线以外测设若干临时水准点,便于在施工中进行引测校核。施工单位应在设计单位所提交的原始定线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并多布置一些辅助基线和临时水准点等。测量放线完成之后,应将相关资料归档保存。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测量点线的保护工作,避免随意进行移动。
(3)原材料、构件质量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原材料和构件对施工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往往来源变化较大,种类复杂,因此应从公司建立的合格材料供应方名录进行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采购工作。对所采购的各种原材料应进行标识,特别是砂、石、水泥等材料。施工单位所采购的工程材料,应具备“三证”,并按照要求进行抽样检测,材料在检验满足要求之后方可在施工现场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发包方提供的甲供材料,同样需要根据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
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拌和施工
拌和施工中,重点应对拌和场的设置、拌和机械的型号和数量等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质量需要。第一、根据进场计划进行施工设备的调配工作。第二、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的是操作人员的资格,有相应机械设备操作资质的人员方可上岗。第三、砂、石等集料应分仓堆放,同时设置隔离墙,地面需要做好硬化处理。在水泥堆放的仓库内应做好防潮措施。第四、计量器具应满足要求方可使用。第五、计量人员应根据要求进行计量操作。第六、在拌和施工中,应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材料的添加。
(2)施工过程
市政道路施工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一道工序完成之后,首先应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入到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每一道工序的检查时,应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各构件尺寸应满足要求,试验检测应按照检测频率见证取样,试验结果应确保精确、真实。对于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按照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在施工工程质量把关时应秉公处理,拒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干扰,即使在工期紧迫的情况下也应做好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资料的记录和归档保存。
(4)产品保护
路面浇筑完成之后,应对产品进行养护和保护,确保路面质量不受影响和破坏,这是确保路面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环节。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包括管沟槽开挖、管道吊装、管座基础、土方回填、路基施工等。在关键部位进行施工时,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满足施工质量要求,一般情况下应进行不少于30%的抽检试验。
在准备工作阶段,由项目经理领导,配合绿化、安装、土建等专业施工员对施工进行统一协调,合理安排工序,加强工种的配合,正确划分施工段,避免因工序不当或工种配合不当造成成品损坏,研究确定成品保护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及具体的保护方案,对重要构件保护下发作业指导书。
建立成品保护责任制,责任到人。派专人负责各专业所属劳务成品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专业施工员会同各分区的成品保护责任人进行定期的巡回检查,将成品的监护作为项目重要工作进行。
加强职工的质量和成品保护教育及成品保护人员岗前教育,树立工人的配合及保护意识,建立各种成品保护临时交接制,做到层层工序有人负责。除在施工现场设标语外,在制成品或设备上贴挂成品保护醒目的警示标志,唤起来往人员的注意。
此外,应与相关单位做好联系,解决市政道路施工中所遇到的外部困难。比如城市中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网路复杂,在施工中稍有不慎都会对管线造成破坏,这将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因此施工前应与相关单位进行相应的协调工作。只有解决好这些外部困难,才能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四、结语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成本、运行安全和工程效益等。为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应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并做好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材料管理,对重点工序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确保能够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的技术标准要求,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为建设优质工程打好基础,提升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平.浅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192-192
[2]郭涛.浅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3(4):148-148
[3]费强楠.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
[4]叶陈清.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管理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7,(15).
[5]常肖.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J].环球市场,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