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课堂的技术设计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包雅利
[导读]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劳技课的核心目的在于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

        包雅利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作为一门综合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劳技课的核心目的在于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综合性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课程难以得到重视、教师操作时间过长、学生操作实践时间较短以及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地开展劳技课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为了教师当下较为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当今素质教育下的核心人物。基于此种条件之下,小学劳技课程应运而出。小学劳技课程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技术设计的概念
        技术设计实际上是指产品在进行批量生产之前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定型阶段[1]。在这一阶段内,通过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规划,来确定产品内部具体的零件结构、配合关系等等,决定了产品结构的合理可靠性、工艺生产性以及经济性等等重要指标。而这一概念具体到小学劳技课程当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全部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它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技术活动中来,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和技巧,从确定产品定位和需求开始,进行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二、目前小学劳技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难以得到重视
        随着应试教育对教师和家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升学的焦虑对越来越多的人造成影响[2]。小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未来期望较高,将过多的目光和压力都落到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面,对学生和教师的期待较大,对于劳技、美术之类的课程并不重视。而教师也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期望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上,对于劳技课的重要性毫不在意,更不加以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劳技课程通常会成为学生放肆玩闹的课程,课堂纪律难以维持,甚至会出现学生堂而皇之地在课上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现象等。而课任老师出于种种心理也不愿维持课堂纪律,进行课堂教学,最终造成劳技课程形同虚设的后果。
(二)教师教学方法滞后
        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较为落后,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仍旧采用演示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影响课堂教学进度。而且由于是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学生在进行观看的时候难以看清,影响实践操作的结果。同时,由于难以看清具体操作,部分学生会出现走下座位到讲台上进行观看的行为,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出现,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学习和课程进度的推进。
(三)学生动手实践较少
        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示占用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的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并且由于教师是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学生对于具体的操作过程难以看清,这就导致在自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困难,难以继续进行操作。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于陌生事物的畏难心理会比高年龄的学生强上很多,会出现在操作过程当中知难而退,对实践操作甚至是劳技课程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除此之外,由于劳技课程难以受到重视,再加上学生操作时间较少的原因,通常会造成学生的作品在课上没有完成,在课下也不会继续完成的情况。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形成知难而退以及三分钟热度的习惯,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是职业规划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3]。
三、提高学生技术设计能力的措施
(一)设立课题情景,激发设计欲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通过设立课题情景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兴趣,并进而提高学生进行动手制作的动力。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小学劳技课程四年级下册中,笔袋的制作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立课题情景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导入。
        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不同笔袋进行展示,其中可以有在文具店里购买的,也有手工制作的。在进行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将笔袋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不同笔袋之间材质上的差异。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笔袋的设计和制作。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技术思维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演示教学方式,通过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加快课堂进度的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而在学生进行操作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学生在进行笔袋制作时,可能会出现由于思考不完全而造成的技术性失误,比如笔袋的拉链装反、或者是因为针距过大而造成的固定不牢等。这时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学,或是让学生身边的同伴来说一说笔袋是出现了什么问题等。
        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避免直接将操作过程告诉学生,以免造成学生不加思考直接套用的现象发生。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和色彩取向。以笔袋的设计和制作为例,有些学生在进行笔袋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只注重了款式和色彩上的设计,而忽视了笔袋的实用性,最终造成笔袋无法装笔的现象发生。对此,教师应当予以适时地制止和指导,引导学生将实用性纳入对笔袋的设计当中。同时,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物品购买时,也会下意识地将物品的实用性纳入思考范围之内,有效地制止了学生乱买、乱花钱这一不良习惯的养成。
(三)充分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自信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够从容、快乐地茁壮成长。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充分的鼓励来建立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对劳技课产生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当中去。
        依旧以笔袋制作课程为例。在笔袋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对笔袋展开评比,并针对不同的笔袋予以指导和启发。应当注意的是,当学生的作品不被班级内的其他学生看好时,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启发,还需要毫不吝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下一次的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水平。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劳技课程难度并不算高,意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倡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尽心自主探索和自主研究,并最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但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时,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自身的潜力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并最终进行自身能力的突破和拓展。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STEM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0(26).129-130
[2]孙嫣霞.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116
[3]沈军英.高效劳动与技术课堂构建[J].教育,2020(09):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