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环流》教案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贾丽娟
[导读] 季风环流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创建和谐课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合作探究精神等,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贾丽娟 710500

摘要:季风环流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创建和谐课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合作探究精神等,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季风;风向;成因
        一、课程标准
        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
        二、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结合示意图,认识东亚、南亚两个地区季风风向的不同;
        观察海陆分布图中高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判断所示季节。
        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分析,归纳出东亚、南亚地区季风环流的主要成因。
        3、地理实践力:运用已经学过的原理,绘图得出东亚、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
        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强弱差异及属性特征。
        三、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季风环流的成因与特点。
        难点: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四、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提问法、活动评价法、图示归纳法。
        学法:读图观察法、绘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也就是在我小的时候,有一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引发了中国歌坛西北风声腔的大流行。西北风歌风与当时蔚然成风的港台抒情演唱方式鲜明对立,堪称一场音乐革命。2008年CCTV纪念改革开放歌声飘过30年大型演唱会上,这首歌被再度唱起,也就是在你们小的时候,这首歌再次引起过一阵西北风歌潮。“西北风”这一称谓就来自这首歌中的歌词。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老歌——《黄土高坡》。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歌曲听完了,整首歌听起来非常的高亢豪放,歌中浓厚的黄土风情将中华民族魂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西北风声腔的一大特点。里面有一句歌词,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里的西北风、东南风,实际上指的就是东亚季风。
        【新知开篇】季风的概念和分布
        师:那么什么是季风呢?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正文,思考:季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亚洲东部和南部。
        师:对!也就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那两者中,以哪个地区的季风最为典型呢?
        生:东亚季风最典型。
        师:为什么呢?
        生: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读图观察】季风的风向
        师:板书画出如下简图(梯形代表亚欧大陆)。


        思考:
        (1)甲、乙两图,哪幅属于1月?哪幅属于7月?说出判断理由。
        (2)甲图中,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的风向有何不同?
        (3)乙图中,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的风向有何不同?
        生:
        (1)甲图上亚欧大陆是高压,说明陆地上气流下沉,即陆地气温低,故为冬季,为1月,
        乙图上亚欧大陆是低压,说明陆地上气流上升,即陆地气温高,故为夏季,为7月。
        (2)东亚地区吹西北风,南亚地区吹东北风。
        (3)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南亚地区吹西南风。
        (过渡)看来大家的读图能力还不错,那再来看看大家的分析能力如何,现在让我们分小组探究这些风向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活动探究】季风的形成
        学生探究:1~3组同学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4~6组同学探究南亚季风的形成。
        师:下面我们选一个小组:第二小组,来,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讲东亚季风的形成。
        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利用上图边讲边画)
        冬季,亚欧大陆由于比热小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则形成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气压梯度力是由亚欧大陆指向太平洋(画虚线箭头表示),又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实际风向右偏而形成西北季风(画实线箭头表示);
        夏季,亚欧大陆由于比热小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则形成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气压梯度力是由太平洋指向亚洲大陆(画虚线箭头表示),又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实际风向右偏而形成东南季风(画实线箭头表示)。
        师:点评、补充完善。
        师:下面我们再选一组:第五小组,来,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讲南亚季风的形成。
        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利用上图边讲边画)
        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印度洋上则形成低压中心(课本上没有具体命名该低压中心名称,那我们就称其为印度某低压),气压梯度力是由亚欧大陆指向印度洋(画虚线箭头表示),又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实际风向右偏而形成东北季风(画实线箭头表示);
        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印度洋上则形成高压中心(我们称其为印度某高压),气压梯度力是由印度洋指向亚洲大陆(画虚线箭头表示),又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实际风向右偏而形成西南季风(画实线箭头表示)。
        师:点评、补充:注意,南亚夏季风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南亚地区距赤道比较近,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位置也随之北移,导致南半球低纬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了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边讲边画)
        师:(擦掉之前俩图,板书下图,画东亚季风两箭头时,边画边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继而提问:)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来归纳一下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师在图右侧板书: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如下)


        师:(在上图中将四支风向分别标上①②③④,问:)图中4支风向,刚才分析哪一只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呢?
        生:④南亚的夏季风。
        师:对,另外三支风向的形成因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都有关系。而且由于印度半岛面积较小,纬度较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该支季风的主要成因。(将板书进行改动:主要成因:①②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拓展分析】季风的强弱
        师:联系生活实际,大家想想,我们这里是冬季风强还是夏季风强?
        生:冬季风强。
        师:为什么我们这里冬季风强呢?
        生:①我们这里距冬季风源地近;②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而风力大。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就是这两种原因,也就是说东亚地区的冬季风是强于夏季风的,那么南亚地区呢?
        生:南亚地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师:为什么呢?
        生:①冬季,南亚距冬季风源地远,且受青藏高原阻挡,冬季风较弱;②南亚的夏季风是两种成因叠加的结果,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右偏而加强了西南风。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分析能力的确是很不错!
        (过渡)我们看到,不管是东亚还是南亚,冬季风都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都是由海洋吹向陆地。上节课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了如何概括它们的冷热干湿属性特征,现在,让我们结合所学,思考概括各支季风的属性特征。
        【思考概括】季风的属性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标在图中对应的箭头上。(如图)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其中就包括着几种季风气候,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韦志榕, 2018
[2]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J]. 张小玲.新西部(下半月).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