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65272319730725XXXX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其质量控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材料设备的管理,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技术的管理,并注重环境因素的作用,从而提高建设工程施工效率以及工程质量,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创新策略。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是所有参建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的一点,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应从多方面来思考和探索保障施工质量的对策,然后将其渗透到工程质量管理中。另外,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需要立足施工质量管理现状,从问题角度来探索工程管理内容与施工质量控制的路径。
1建设工程概述
建设工程包含工程结构构造以及设施安装等方面工作,其工作都离不开对土地的开发与建设,可以说土地是建设工程的基础。土木工程师可以根据各类建筑材料、设备以及技术对土地进行改造,不断使土地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不断降低后续施工压力,为建筑施工提供前期保障。建设工程所包含的范围较为宽泛,其涉及房屋等生活建筑以及设施,还包含公路、铁路、桥梁、港口、大坝、发电厂等设施[1]。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创新策略
2.1建筑工程施工前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1)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到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整体空间有所了解,并结合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功能区的划分,比如:材料堆放区、施工设备放置区、施工范围、施工通道规划等,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可以大大降低施工现场的混乱情况,并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施工有序性。
2)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计划和施工协调管理规划,比如了解施工方式与类型、对于施工队伍进行接触、做好安全培训规划、对于施工的规划和布局进行研究,提升管理效率。
3)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效的材料与设备管理措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在每日施工后进行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统计和归置,做到有序有数,保证第二天的施工需求[2]。2.2对地基基础进行力学实验
为保证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相应的力学试验。如更换垫层时,应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含泥量、压碎值等力学性能符合图纸要求。换填垫层施工时,换填材料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填筑厚度应符合国家规范。在每一填筑层进行充分碾压,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在换填层以上进行填砂试验,压实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应注意,地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在地基上进行测试。当地基承载力达到绘图标准时,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如果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2.3创新技术的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技术进行更新,特别是建筑行业,更要做好对自身施工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才能提高建筑质量,实现建筑施工效率的最大化发展。技术的创新伴随着材料的创新,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的创新,同时要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要在工程技术层面改进,还要充分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目前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有建筑施工信息数字化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方式、被动式建筑等30多项国际先进建设理念,被视为中国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示范区。在技术人员方面,要求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跟随着技术的创新脚步而前进,学习新式专业技术,进行实操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在建筑材料方面,不但要求建筑材料具有节能效益,还要求材料性能更好,能达到新时期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建筑材料行业是一个资源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传统的生产对生态系统构成极大的压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但是,若能科学地整体规划,以生态化与和谐发展的观念来引导材料的生产,也会使材料具有巨大的生态保护潜力。现在不断出现的新型建筑材料包括以下四种: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在进行建筑工程时结合各种建筑施工信息数字化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完成建筑工程由传统向更宜居、更适用的新型建筑转型[3]。
2.4加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应用管理力度
第一,在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三方会审,确保施工方案中施工技术、施工方法高度合理。然后以施工方案为依据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得以按照既定流程进行,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第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施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科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的目标确定下来,并且一一细分质量管理的职责,督促相关责任人能够强化质量管控意识,同时对施工材料、工序质量等进行严格把控,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第三,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4]。首先对施工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同时合理堆放安全物料,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其次,需要正确表示物料,防止材料出现误用、混用等情况。再者,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最大限度降低其安全隐患。第四,做好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科学完善施工进度规划方案,通过调查与统计的方式来科学确定项目进度。运用计划的形式来深入分析可能会影响到作业进度的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其次,应当要对施工进度进行及时反馈,结合具体情况,运用进度计划来有效呈现出进度偏差情况[5]。
2.5完善并创新经济系统和奖惩模式
把施工人员在建设施工中的表现作为奖惩考核依据,确定好奖励惩罚的重点与标准,对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以及人员作业懈怠等问题。第五,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持证工作,施工现场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技术证书,尤其是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避免出现无证上岗的问题。例如,在某企业已经开展施工后,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施工现场工作质量、工作人员身体情况,检查员工是否持证上岗等相关事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评分,对检查结果优异的人员落实奖励机制,对检查结果较差的人员进行惩罚,让其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在具体工作落实期间,企业可以采取鼓励教育的方式开展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普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人员犯错、工作不严谨等问题[6]。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各类建筑项目层出不穷,从而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带来艰巨挑战。因此,相关建筑企业需要对自身管理思路进行革新,要追随时代发展脚步,从而确保企业可以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
参考文献:
[1]黄洪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37.
[2]肖志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对策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5):111.
[3]武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139-140
[4]刘耀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9):45-46.
[5]李孟林.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措施[J].城市住宅,2019(12):169-170.
[6]邢红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6):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