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消防救援支队东洲大队 辽宁抚顺 113000
摘要: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必须要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并加强灭火救援培训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疏散救人问题,以及明确相关火灾指挥者的职能,切合实际地做好各项保障性工作,最后,将火灾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关键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点分析;解决对策
引言
高层建筑是人们聚集的主要场所,如果高层出现火灾,则会出现供水难、通风难、火势快、保障难及疏散难等各种难题,灭火救援难度增加。只有全面采取科学合理灭火救援方法,把握要点重点,才能提升战术能力,科学预案、合理部署,全面做好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们安全。
1 高层建筑起火的原因分析
1.1电气管线存在问题。
电气管线是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楼层,相对来讲,它所铺设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而建筑楼层比较高,一旦电气管线出现故障,就会引发火灾的出现,无异于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很多电气设备由于年久失修,其质量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甚至有一些设备已经处于老化的状态,这样同样会加大火灾发生的概率,因为落后、老化的设备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短路,而短路过程中就会产生电火花或者是电弧,倘若周边存在着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发火灾的发生,这不仅会增加灭火的难度系数,还会致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且难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1.2电器设备超过负载。
目前,高层建筑内部不仅人流量比较大,而且内部相应的机电设备相对来讲也比较多,这样就会加大火灾的发生频率,倘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势必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人员伤亡。而致使高层建筑内部产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电器设备超过负载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原因,再加上高层建筑本身主线路的承载负荷,鉴于此就会因电气管线负荷过高,而引发火灾。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办公效率,往往会在内部使用功率较大的办公设备,这样无异于加大了电气设备自身负荷量,无形之中就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种子,进而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更会威胁着相关消防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点分析
2.1建筑结构复杂增大预防难度。
高层建筑人员冗杂,堆积物众多,建筑结构复杂,建筑面积较大,这些条件为火灾的预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点火源的同时存在使得火灾负荷强度极大。其次,高层建筑多为综合性场地,单位众多,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消防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高层建筑火灾易发的重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现有高层建筑中,仅有30%的建筑是完全满足消防设计相关要求的。前期消防设计的欠缺,以及消防设施不完善,一旦火灾发生,火势就会难以控制。
2.2火势发展快。
高层建筑火灾,如果出现了火灾事故,则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蔓延,其火情难以控制,火势发展非常快。高层火情会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已发展到多个楼层、形成了立体燃烧,灭火救援难度加大。猛烈燃烧的火势也会造成消防救援人员没有立足之地,不但不能快速进行灭火,还会给自身的安全带来威胁。
2.3高层建筑供水困难。
由于自身结构以及内部堆积物众多等因素,高层建筑一旦起火,火势异常凶猛,扑灭用水量大。基于经济节约的目的,消防栓的给水总量,一般是按照火灾扑灭初期,中期用水量计算。然而面对高层建筑火灾,这些用水量对于扑灭大火远远不够。当高层建筑内消防设施失效时,消防救援人员只能采取铺设水带的方法供水灭火。但由于自身结构,高层建筑垂直铺设难度较大,用时较长。
建筑高度越高,供水所需压力越大,强负荷下,水带易产生爆裂导致供水中断。
2.4疏散方式过于单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功能越越来越集中复杂。高效的功能集中背后,也给火灾发生时人员紧急疏散埋下了安全隐患。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一栋7层高的办公楼靠楼梯间疏散需要7min,但一栋36层高的办公室需要23.1min,在慌乱情况下,这个时间会更长。但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火势会在10min内将整栋建筑包围。因此,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仅仅依靠传统楼梯间对内部人员进行疏散,是难以满足需求的。为满足现实疏散需求,50层的建筑与10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宽度设计应该差异化设计,考虑残障人士,孕妇,老人,幼儿等行动不便的人士,充分预留疏散时间,设计疏散时间应大于等于实际疏散时间。
3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解决措施
3.1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安全防护意识。
安全教育工作是灭火救援行动作战训练中的重要思想教育任务,一些消防队员可能由于长期接受安全教育,虽然已经具有较高的思想认知,但是长期未遇到重要火灾险情,可能会出现懈怠心理。面对队员安全防护意识水平的下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并根据消防队员的个性化差异问题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指导,不仅能够避免灭火救援行动期间出现安全隐患问题,也能够通过不定期的教育方式创新,强化救援队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另外,为了保障灭火救援行动期间每一名消防队员的安全,做好日常的强化训练能够培养队员形成安全行动习惯。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火灾现场,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不仅会影响消防队员开展救援任务,也会影响消防队员未来的身体健康安全。
3.2制定科学预案。
时间是生命,速度是保证,只有全面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才能保证良好的救援时间。要充分认识到火情的危害性与现场的复杂性,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必须尽可能缩短灭火救援所使用的时间,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效果,确保救援的质量。科学灭火救援预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灭火救援预案不能千篇一律或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现场分析,按高层建筑起火楼层高度划分灭火救援类型,若起火楼层高度≤30m,消防救援人员可徒手攀达到救援地点,这类灭火救援预案较为简便;起火楼层高度>90m,灭火救援预案就要复杂一些,引进新型消防车才能达到救援效果。
3.3加强灭火救援培训。
要想提升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工作质量,我们还应当加强对相关人员灭火救援的技能培训,让每一个救援人员都能够掌握基础的救援知识,因为只有充分的了解火灾的特点,才能够快速采取正确的方式将火势降到最小,以此来确保内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可以在应急基地或者是相关学校内部,积极举办灭火救援知识培训工作,并引导各级消防员积极参与其中,让其认识到提高自身灭火救援技能的重要性,可以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我们也要做好灭火后期的管理培训,因为火灾发生之后,往往会致使现场一片狼藉,这就需要消防人员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及时给予被救人员温暖与关怀,以此来抚平他们内心的恐惧,同时也要运用自身丰富的救援知识,来妥善处理火灾后的其他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住房及用地面积的紧缺,致使城市建筑日趋高层化。住房建筑、综合性商业建筑、地标建筑等高层建筑区域内往往会聚集大量人口。人员复杂,财富集中的繁华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来兵.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的设计对策[J].今日消防,2021,6(2):41-42.
[2]江志军.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20,(08):55-56,58.
[3]敖欠根.高层建筑的消防灭火援救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0):121-122.
[4]沈宝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探析[J].今日消防,2021,6(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