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视角下公路路线设计分析 许帅祥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许帅祥
[导读] 摘要:公路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公路设计时需详细对当地地形进行详细勘测,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的综合需要,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设计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公路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公路设计时需详细对当地地形进行详细勘测,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的综合需要,做好相关设计工作。本文分析了环保视角下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原则,阐述了环保视角下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措施,旨在为环保视角下公路路线设计提供参考意见,提高公路路线设计质量和效率,确保公路路线的合理性、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在满足公路通行需求的同时,实现公路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维持生态平衡。
        关键词:环保;公路路线;设计
        引言
        公路走廊带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人工构造物,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道路建成后会加速平衡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及沿线产业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统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道路选线研究,坚持建设绿色公路、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公路周围的生态环境。
        1环保视角下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安全第一原则
        公路建设目的是方便人们生活、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只有车辆安全行驶公路才能发挥出作用,因此生态化选线的理念下,安全仍是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安全需求是广泛的,不仅体现在行车人员的日常行驶上,还体现在公路日常维护的过程中。在实践当中,公路的选线需要在遵循公路结构安全、耐用的基础上,确保施工的标准化、造价的经济性、运行维护费用的经济性、工程量的合理性、运行维护的便捷性等,需要设计人员同时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公路的美观需求、建筑结构的美观需求、工程建设的美观需求、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需求等。
        1.2可持续发展原则
        基于生态选线理念,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资源条件、城乡规划建设需求、重点环境保护地区等,在此基础上结合道路侵占耕地、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设计路线,避开重点环境保护地区,减少对重要自然资源的破坏影响。此外,还需要尽量减少征地拆迁,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和需求来建设分离式立交、互通式立交等通道,减少对当地生活环境的改变,实现公路建设与当地地区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公路规划和建设地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保护环境原则
        保护环境原则是生态选线理念的基本原则,规划和选线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先导,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自我保护和调节能力。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为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目的,需要顺应自然条件,例如公路的结构、路基、平纵线性、沿线设施能够与沿线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公路结构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使公路路线设计和建设更加顺应周边自然环境的发展。
        1.4经济性合理原则
        公路路线设计将决定公路工程的建设成本,与公路建设的施工量、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路线设计在经济上允许,防止道路因资金不足导致工期缓慢、停工,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破坏。为此,设计人员除需要考虑到保护自然环境这一因素外,还要充分考虑工程预算,为公路的顺利建成创造保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公路选线设计及建设成本,以优化选线方案、沿线设施布置方案,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环保视角下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科学制定路线指标
        不同等级的公路有相应的技术指标,为贯彻生态选线理念,设计人员需要准确理解路线指标,对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做好区分和归类。其中,主要指标是关系到公路安全及功能的指标,如视距、最大纵坡、最小圆曲线半径等,必须严格遵守标准,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尽量以较高值为标准。实际设计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指标不能满足较高值,但也要确保指标满足最小值。次要指标是在满足公路安全、功能需求基础上,保证公路美观性及行车人员舒适性的指标,如曲线间直线长度、路基宽度、设计速度等。在生态选线理念下,必须着重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工程造价等因素,因此往往会牺牲次要指标,满足经济性、生态性要求,例如需要进行大面积高填深挖、需要穿越环境保护区等。
        2.2保护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中比较珍贵的类型之一,很多质量较好、产量较高的耕地一般都位于平坦地区,而平坦地区却又恰恰是公路路线的最佳地区,使道路选线时兼顾耕地红线和道路规划具有一定难度。公路工程中占用大量耕地的项目,审批程序相对繁琐难度较大,增加公路设计的前期准备时间,影响工程建设的推进进度。为解决上述矛盾,实现生态理念下公路选线,需要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路线设计的前提。为此,公路路线设计应尽量避开耕地资源,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并充分应用荒山、废弃区等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周边土地资源的价值。
        2.3合理规划服务区
        公路沿线服务区设计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部分,在生态选线理念下,服务区的规划也要保证与自然环境协调,避免出现服务区与自然环境相冲突。设计人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充分结合公路建设地区的路网规划、农田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保证公路和当地规划的统一。设计时需充分征询听取当地政府及沿线相关地区部门的意见,科学设置服务区,做好在数量、位置、规模、功能等方面的规划工作,实现服务区顺应周边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城乡地区的发展需求,提高对荒废土地资源的应用力度,减少对耕地面积及其他自然环境面积的占用比例,避免大规模征地拆迁,避让重点环境保护地区和居民住宅区,实现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2.4环保选线
        公路路线设计应尽量保护所在地区原有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避免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较多的影响和破坏,即坚持环保选线。设计施工过程中通过保留原有植被资源,同时结合地质条件及原有的植被资源适量补种其他多样化植被如乔木、草本植物、灌木、林木等,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植被体系。在补种植物选择上,需要考虑当地景观多样性和地形地貌特点,尽量选择本地植物,防止外来植物由于不适宜本地生长环境出现生长不好的情况,并避免外来植物所带来的物种入侵风险。在边坡防护方式选择上,需要尽量选择生态绿色柔性防护方式,如门架式结合锚杆、网格式防护、拱式防护、钢筋网客土喷播等,尽量不选择全封闭式防护方式。对公路路线设计地区的动物分布情况也要做好调查,了解当地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并设计通道、天桥等为动物迁徙提供便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选线时应以环保原则为前提,且需要综合考虑方案合理性、施工安全性以及其所在地的地形条件,以绿色选线为基础建设标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小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路线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围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综合考虑,立足不同地区的设计实际,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科学化、现代化的公路路线,带动当地经济和交通的全方面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收益。
        参考文献:
        [1]马鑫泽.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7:33+35.
        [2]陈琼.新时期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点探讨[J].人民交通,2019(4):74-75.
        [3]吴琼.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综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236-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