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黄焕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黄焕
[导读] 摘要:框架结构是建筑行业逐步发展之下而衍生出的新型结构形式,其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大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300
        摘要:框架结构是建筑行业逐步发展之下而衍生出的新型结构形式,其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此,围绕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极具必要性,以便施工人员建设质量良好的框架结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钢筋工程
        引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常用结构,综合性能较好,可以保障我国建筑行业质量化、安全化的发展建设,因此,以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为核心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具备较强刚性的同时,兼具灵活性特征,能够基于实际建筑工程荷载能力实现稳定受力,并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性作用下,实现内部结构受力平衡,对促进建筑稳定性、安全性起到极大的作用。
        1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极高,自重较轻,空间分割十分灵活,因此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现在的建筑工程结构楼层较高,无论是竖向构件方面还是承受重力方面都会逐层增加,对一些尺寸较大主体结构及墙体结构的支撑能力要求就更高,除此之外,建筑构件还要承受地震、风荷载等竖向非线性分布荷载,因此对建筑墙体、楼梯等结构的的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框架结构大概可以分为半现浇式、全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四种,所谓半现浇式就是结构中部分梁、柱需要在施工现场浇筑完成,需要用到预制模板;全现浇式则是在施工现场制作模板并浇筑构件,虽然这种框架结构施工周期较长,但是构件本身的抗震性能却极佳;装配式框架结构主要是将预制好的构件在施工现场焊接装配,虽然装配式框架结构现场工程量少,但是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实际建筑项目中应用最多的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该结构有效避免了上述三种结构的不足,现场模板需求量少,施工效率高,抗震性能也更强。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实际施工时,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施工标准与合同内容的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借助高频振捣器等设备的应用,避免麻面及蜂窝等问题的出现,为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扩展联合施工技术
        在使用过程中,建筑物通常会因外部因素而变形,从而导致裂缝和损坏,从而大大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伸缩缝是为防止这种情况而设计的结构缝。因此,在研究建筑物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时,要注意伸缩缝的施工技术,遵守图纸和施工规范,伸缩缝施工不当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装修。并且使用时不应构成安全隐患。例如,膨胀缝碎片必须在施工前可靠地清除,这被用作验收过程。接受验收后即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我们应明确要求施工人员避免砖块、混凝土残渣和其他建筑垃圾进入施工缝。浇铸平板、圆柱和其他组件时,请使用宽度与接缝相同的苯平板,以形成自然的水平和垂直绝缘带。安装外部角撑板之前,它可能会变形。缝制了防水层以防止水泄漏,防止墙壁上的污垢和油漆剥落。另外,必须按照严格的规格安装和制造垂直伸缩角撑板,以确保外墙的功能和外观。
        2.3模板工程
        1)模板及支撑架的选型地下室施工中,模板材料选择的是厚度为12mm的胶合板,高支模区域对支撑架的稳定性提出较高的要求,以钢管脚手架的形式较为合适;而对于非高支模区域则可以采用轮扣式钢管脚手架的形式。

2)模板的支撑系统剪力墙为重要的承重构件,厚度控制标准有400mm、310mm、300mm、200mm四种,设置两层龙骨结构,以此形成具有足够稳定性的模板面支撑;模板背楞以50mm×70mm木枋为基础材料,竖向间距设为200mm,大楞选择的是48mm双钢管,为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安装期间需在模板间增设对拉螺杆。3)梁、板模板安装综合考虑工程结构特点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合理设计模板结构形式,保证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均具有合理性,同时检验模板和支撑的工程性能,例如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按先主梁、后次梁的顺序依次安装到位,复核梁口尺寸和标高,通梁底线,将枋木安装到位,钉梁底板以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梁底模板两边拉双线检查,在各方面均无误后方可固定支撑。梁板跨度为重点控制指标,该值≥4m时必须按要求起拱,应确保起拱高度达全跨长度的2/1000。对于主次梁交接的情况则需按照先主梁、后次梁的顺序依次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应根据要求在接口处留出安装的缺口,具体尺寸需与次梁截面保持一致;上口与楼板交接处容易发生失稳现象,需通过钉枋木的方式压正。梁、板模板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对位置、标高等指标的控制,利用水准仪复核梁板模板的标高,确定具体的标高控制点并标记于柱筋处,再拉线检查以明确实际情况。
        2.4测量放线
        剪力墙结构设置条件较高,灵活性相对较差,不利于彰显框架剪力墙结构空间灵活性特征,因此,在实际施工设计中,应加强剪力墙结构灵活性分析力度,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建筑规模设计剪力墙厚度,并测量剪力墙结构底板数据,明确剪力墙结构设置方位与高度。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前期,需展开二次施工测量,根据建筑实测值调整施工设计方案与图纸。例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展开测量放线时,可运用全站仪、经纬仪等精密设备测量实际数据,以此保障数据精准有效。此外,对建筑楼层与梁柱的测量放线需进一步加强轴线控制,继而完成精准化测量放线工作。为避免由人工误差等偶然因素造成测量数据不精准的问题,需展开多次重复性测量,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保障测量放线高度精准,进一步提高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促进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稳定推进。
        2.5主体工程施工
        在房建工程中,主体结构虽然最具有重要性,但其出现问题的概率也高于其他部分。因此,若要保证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方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一是所有楼板不得出现裂缝,无论柱、梁还是墙砼都不能存在不良状况,如烂根、露筋、蜂窝等等。二是合理控制拆模时间,既要避免产生安全事故,也要防止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三是楼板堆载不能超负荷,否则不利于安全施工。四是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沟通协调,对悬挂构件进行科学设计,据此确定预埋部位和预埋件的尺寸,并提前做好预埋工作。
        2.6内隔墙施工和铺装技术
        在框架施工过程中,剪力墙的内壁结构既可以提供墙体的承载能力,又可以给建筑带来一定的美化效果。另外,在施工期间必须仔细选择内部隔板的材料。例如,为了增强内部空间的美感,最好选择具有一定抗振性和经济性的小型空心砌块。由于内部隔墙是墙隔墙框架结构的最终结构,因此在建造内部隔墙时必须小心以保护建筑物基础的质量。铺设内墙时,建筑商需要掌握铺装技术。通过将空心砖应用于铺路框架的墙壁,可以确保出色的抗震性能和内壁的稳定性。这可以为在拐角处的建筑物提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普遍,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难点,应从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五个关键技术要点展开技术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综合性能,保障建筑整体安全稳定,应从钢筋、模板、混凝土三大关键施工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与技术优化。
        参考文献:
        [1]孙云飞.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227-228+231.
        [2]高志铭.基于实例解析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0(09):79-81.
        [3]吴永波.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J].居舍,2020(23):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