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南亮1吴新洪2程丽霞3
身份证:33052119900206****
身份证:33052119730511****
身份证:33052119791125****
摘要:本文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原料配比与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以及混凝土拆模等施工技术要点及工艺,希望能为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工艺
引言: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是确保施工顺利开展前提,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精准把控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保证建筑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安全性。基于建筑施工,如何精准把控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工艺,是各施工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建筑施工混凝土基本内容
胶凝材料、颗粒集料、水以及添加剂等是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主要构成原料,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合理配比有着直接关系,需要经过搅拌、振捣、压实等施工作业后才能形成性能稳定的人工施工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料比例、搅拌时间、施工工艺以及外部温度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和提升混凝土性能,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建筑施工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精准把控施工技术要点及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少建筑施工中不必要问题发生[1]。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及工艺
2.1混凝土振捣
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振捣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比如针对大粒径混凝土可采用低频率、大振幅的振捣设备,正确的振捣设备选择是确保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明确混凝土振捣时间,若施工人员不能精准把控振捣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影响;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通过观察振捣过程中的混泥土表层是否有明显气泡出现或者是否有薄层水泥浆浮现,此现象已出现则表示可以停止振捣,混凝土保持平整状态即可。另一种确定振捣时间的方式是根据振捣效率来进行判断,如在使用附着式振捣器来振捣混凝土时,一般情况下,振捣时间约为2min;平板式振捣器需要在原有振捣位置停留25s-40s;插入式振捣器则是需要维持15s-30s的振捣时间。
此外,站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角度上分析,大部分建筑工程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通常会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此类型振捣设备具有高频率、低振幅等优点,特别适合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使用,提升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投入。
2.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一环,混凝土浇筑作业主要包括墙体、基础底板以及顶板等主要部位。针对墙体混凝土浇筑,选用砂浆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为5cm,再使用铁锹等工具对其下料,墙体浇筑高度要控制在40cm范围内;针对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此施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混凝土,加上板层较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量,其中基础底板散热是该阶段施工环节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由混凝土固化所产生的温度而造成基础底板表面拉应力过大,出现裂缝情况并影响施工进度,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保证施工操作连续性,减少裂缝情况出现;针对顶板混凝土浇筑,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会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来振捣混凝土,顶板自身厚度应大于虚铺厚度,振捣器以缓慢的速度沿着垂直方向振捣。此外,若需要进行分开混凝土浇筑时,其浇筑间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切记待分层浇筑作业完成后,及时开展找平工作,确保混凝土浇筑平整性[2]。
2.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是指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短钢纤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多相复合型施工材料,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作业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工序,此施工过程必须严格管控。针对搅拌机选择,出于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特殊性考虑,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强制搅拌机,可使混凝土中短钢纤维均匀分布,又能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需要配置专管人员负责对钢纤维混凝土搅拌作业进行监管,其目的防止钢纤维混凝土在搅拌过程出现结团问题,保证混凝土最终搅拌质量,减少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控制钢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下料顺序十分必要,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形成质量,并重视此环节施工质量检查,规避混凝土结团问题出现,确保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持续开展,并保障施工质量。
2.4混凝土拆模
开展混凝土模板拆模作业时,施工人员应遵循先支后拆和后支先拆两项基本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混凝土模板,再拆除承重混凝土模板。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间,避免对混凝土施工带来质量影响,根据建筑施工要求来控制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间。例如,当混凝土强度已达到2.5mPa时,此时施工人员则可对拆除掉非承重混凝土模板,因混凝土强度已达到施工要求标准,在拆除模板时并不会对混凝土表面和棱角造成损坏。针对承重混凝土模板拆除,切记必须要确认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相应标准后,才可进行模板拆除,以此来规避混凝土施工风险。此外,在混凝土模板拆除过程中,应控制模板拆除作业对楼层产生的冲击力,及时将已拆除的支架和模板清理出施工现场,必须要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性。
2.5混凝土养护
通常情况下,待混凝土振捣、浇筑等施工工序完成后,需要在12个小时内做好后期混凝土覆盖工作,其中水泥混凝土浇水与养护也要特别重视。一般混凝土浇水工作需要待模板拆除后就进行,无特殊性要求,喷水养护工作应持续一周以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混凝土湿润程度来控制浇水频率,只需在养护期间将混凝土保持足够湿润状态即可。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法、围水养护法和塑料薄膜养护法是现阶段建筑施工中主要运用的混凝土养护方式,其中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养护法最为常用,在低温环境下施工时,若温度连续几天出现低于5度以下的情况,施工人员可选择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式来辅助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目的是防止混凝土因气温过低产生冻结情况而降低强度,最终影响混凝土结构使用质量和安全。
2.6混凝土施工后期修补工作
混凝土模板在拆除后,也会经常出现混凝土表面缺陷等情况,此时,就需要施工人员对存在缺陷问题的混凝土进行修补,以此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不会受到影响。针对缺陷面积相对较小的混凝土或者存在露石问题的混凝土,可利用钢丝刷工具洗刷混凝土基层,并配比好的水泥砂浆涂抹在洗刷完毕后的混凝土基层上,完成混凝土缺陷修补;针对缺陷面积较大的混凝土修补,如大面积露石、露筋等情况,施工人员应先凿除较为薄弱的混凝土层,再利用钢丝刷工具洗刷混凝土基层,在凿除部位填充强度等级高于混凝土的细骨料混凝土,并进行振捣压实处理。
此外,在混凝土施工后期施工修补过程中,若发现混凝土缺陷问题已经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应第一时间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制定一套严谨的修补方案,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竣工后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结束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精准把控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工艺,有利于保障建筑物整体施工质量,也能确保建筑结构完整性,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对各施工技术工艺管控,减少后期施工完成后返工情况发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强度与安全性同时,也能实现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舒开明,胡金华.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居舍,2020(24):190-191.
[2]贺志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探析[J].陶瓷,2020(07):80-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