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宋建萍
[导读] 现阶段党中央与国务院共同对乡村振兴中的“三农”工作,有着非常高的重视程度,因为我国目前刚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而“三农”工作不仅会影响到小康社会的持续程度,还会决定全面振兴、城乡间的融合与发展是否能够持续纵深,以及两个一百年是否可以如期达成。

武定县田心乡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 宋建萍   651609

摘要:现阶段党中央与国务院共同对乡村振兴中的“三农”工作,有着非常高的重视程度,因为我国目前刚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而“三农”工作不仅会影响到小康社会的持续程度,还会决定全面振兴、城乡间的融合与发展是否能够持续纵深,以及两个一百年是否可以如期达成。林业作为“三农”工作里面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不仅集合了资源和生态保护、生态文化以及产业发展等多样化功能,还充分释放了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林业势必会在乡村的逐渐振兴中释放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释放优势;强化经济;乡村振兴;林业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基于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的良好指导下,我国在2020年成功达成了全面化的小康社会,因此整体社会氛围都呈现着生活富裕、良好治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社会局面,为了能够持续这种社会局面,我国就要持续发展林业,并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因此本文重点以,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展开相关分析。
        一、释放自身优势,带动农民素质
        伴随着中央下来的“一号文件”,使得我国强化了对新型职业类型农民的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来说,对新型职业类型农民的培训,和对农村实用类型人才的培训是最为紧迫且繁重的任务。农广校是覆盖我国大部分农村区域,为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机构,农广校不仅了解“三农”政策,还十分贴近农民生活,办学体系能跟得上现代化教育办学标准,并且拥有较为前沿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说农广校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农广校一定要持续释放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前沿教学手段,有规划地展开教育培训,以此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方面的现代化生产手段,促使农民们能够向技术流、管理流和科技流的新型农民转变,以此懂得突破传统农业,开展现代农业[1]。
        二、推动新林业,达成林业改革
        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指出,要将乡村振兴当作我国重点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的目标和任务,并将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强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质量,分别摆在了宏伟目标与总任务的重要位置上,与此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我国深入强化林业方面的改革,这也为我国在乡村经济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而林业方面的切实改革,也确实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达成全面小康释放了巨大的推力作用。不过达成林业的完整性改革,可谓是任重道远、极其复杂的,为此我们应该注重的是从根本上推动林业在现代化中的发展。第一,在党十九大的精神指引下,坚决执行和落实好林业方面的发展目标;第二,推动现代化的新林业,以此带动我国乡村区域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完成好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第三,助力绿化工程,从各个方面推动国土绿化步伐;第四,整合我国所有的林业资源,强化管护工作;第五,规范化进行森林在防火保护方面的工作,守护好已有资源;第六,推动林业各个项目的发展,为林业改革提速;第七,增强林业产品在生产方面的能力,增加林业方面的经济效益,使得林业能够成为我国在经济方面发展的中流砥柱;第八,助力林业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强化林业品质;第九,同其他国家进行林业资源方面的管护经验交流,深化国际在林业方面的合作;第十,针对林业发展,持续颁布契合的激励政策;第十一,严格执行并落实好我国推出的相关政策,保障全面发展[2]。
        三、产业建设强化经济实力
        (一)特色产业
        基于《森林法》中的明文规定,可以发现在五大林种里面,存在一种“经济林”,经济林能够通过非木质资源,如:果实、叶子、分泌物、汁液、种子以及树皮等,在其他领域中的加工与应用,为林农在经济方面带来增收性利益。 因此经济林业被称之为林业中的特色产业,这也是林农实现增收致富的关键原因。


与此同时为了持续提高林业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林农们还可以因地制宜,大力种植林果和油料方面的经济林,可以充分利用上林地空间,还可以科学的发展林药、林禽、林畜以及林菌等模式,此外各个区域还可以重点对林纸、家具领域中的龙头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促使龙头企业能够带头发展上述特色产业,以此实现产业化的集群发展,更新产业结构,创新产品发展种类,强化生产能力,增强产品档次。与此同时各个区域还可以着重开发林业旅游和康养项目,以此进一步扩展产业发展[3]。
        (二)林下经济的保护与发展要相融合
        伴随着我国在2008年推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我国各个区域已经实现了集体林权方面的改革任务,将产权与承包到户都实际落实到个人层面。到了2012年,我国又推出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因此我国开始大力倡导推进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简单来说,基于林地资源与森林生态条件,发展的种植业、采集业、旅游业以及养殖业,不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林下产业,还会涉及到林中产业与林上产业。通过我国对林下经济的大力扶持,这种林下经济,不仅充分应用好了林地的空间,还实现了复合式经营方式,在没有损害到林场与林木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经济效益,提高了林农们的收入,从根本上达到了保护与发展的有机融合[4]。
        (三)跟随产业融合趋势发展
        林业隶属于农业,而农业作为能够贯穿我国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在现代化的时代发展潮流中,应注重向“第六产业”推进,促使“第六产业”能够变成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新发展增长点与发展动力源泉。自我国在2015年推出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我国注重推进了农村在全产业方面的融合发展。为此各个区域不仅将农旅融合放在了重点发展任务之中,还将林业产业摆在了发展中坚力量。林旅融合不仅能够把生产、生态以及生活集成一体,还能够将城市居民引入到森林生态中感受自然,进行健康生活,因此有效带动了林农在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发展了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的深入性发展,使得其同林业产业相互带动,林业产业促进了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还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因此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良性循环,保障了经济和生态间的平衡[5]。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提高宣传力度,提升农广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其次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教育培训的热情,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监管机制,实现有效管。最后要增强部门责任,落实好发展工作,依据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要求,完成好工作职责[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可谓是繁荣、富饶与生机的象征,林业将这些元素整合,良好的衍生出了文明、产业以及生态力量,这不仅会为乡村振兴民生性战略的落实助力,还会为建设出民主、文明、魅力、富强和和谐的中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吕春溶.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乡村科技,2019,(5):47-48.
[2]乔文秀.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其困境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21,(6):204.
[3]张锡州.探析发展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J].林业科技情报,2018,50(4):74-76.
[4]韦宁.广西林业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职责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3):53-54.
[5]李明伟,李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矛盾探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1):101-106.
[6]卢丽红,李建凤.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写真地理,2020,(5):262,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