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东升生态环境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红河 654400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提升,特别是2020年度全国乡村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脱贫,农村人均收入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愈加严峻,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以保证可以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来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乡村振兴;实际运用;思考
在近几年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也给为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随着全国乡村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工作的快速推进,所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一直处在稳步上升状态。所以在当前这一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在城镇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就应将结合乡村振兴的方略、步伐和思路上来。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进而有效提高乡村振兴和发展效率与质量,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缔造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一、乡村振兴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思路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水质安全及人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人居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我国广大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但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一些地区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部分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荒漠化和草原退化严重,部分区域生态功能仍在退化。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60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50亿吨。此前,2010年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其总面积为52.7%。这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造成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不仅会导致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乡村再度返贫,而且会给即将开展全国乡村振兴工作带来较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所以为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基础上,与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方略。
二、乡村振兴规划的工作目标
(一)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
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因为恶历的生态环境,不但会产生地质灾害、荒漠化、石漠化、水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肥力的降低,扩大或增强自然灾害的范围、强度和深度,从而制约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乡村再度返贫。因此,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就是减少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目标。
(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通过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统一规划治理,可以有效提升治理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耕生产技术推广强度和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质量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在实际总结中可以了解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据各个小流域的区域范围内交通条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并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合理配置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和农耕措施,在保证生态环境条件下,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和各项农业示范基地,有效带来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广大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
(一)明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目标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目标,就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小流域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与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相结合起来,明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才能明确该区域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还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进而落实各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规划思路、方针、政策和措施,并以各种形式实际情况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乡村经济体系。
(二)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1、水资源短缺地区:由于干旱少雨,以集水和节水为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为主导,并强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严格控制破坏生态系统的开发建设活动。
2、水资源较好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以排水、引流为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兼顾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加强水能开发规划,提高水能的利用率。
3、植被较好区域:由于地力条件较好,以发展产业经济为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大力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4、植被较差区域:由于地力条件较差,以生态修复为主,同时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为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和薪碳林。
5、滑坡水刷石流区:由于地质灾害频繁,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的治理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6、地质稳定区域:由于地质灾害较少,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治理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经济林。
7、立地条件较好区域:由于气候、土壤、海拔较好,以发展农村绿色产业为目标,配置适宜水土保持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
总之,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工作,必须在当地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与与林草、农科、水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部门结合起来,以即将开展的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工作进行联动,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四、治理效益分析
(一)蓄水保土效益
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蓄水保土效益,就是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其中,工程措施的弃渣拦挡率达90%以上,植物措施水土流失拦截率80%以上,有效形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防预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保水保土能力。
(二)社会经济效益
在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用更加多元化的防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林地面积、坡改梯面积,进一步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保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从水土治理中得到切实治理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地区经济效益,同时还为乡村广大人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
(三)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落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耕坡改梯措施及封育措施等多元化措施的实施,达到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小流域治理在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改善土壤养分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因此,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振兴乡村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述可知,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开展与运用,为全国乡村振兴带来了怎样的促进作用,只有把乡村振兴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充分运用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全面发展乡村经济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金瓛.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20,v.14;No.322(24):204-205.
[2]范金爽,王明,韩冰.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J].新农民,2020,(4):82-82.
[3]李沛,程建敏.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助力生态文化建设成效及经验[J].治淮,2020(3):71-72.
[4]马建雄.狠抓小流域综合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甘肃农业,2020,No.519(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