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中非遗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阮航
[导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
        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也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需要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但考虑到一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再融入现代文化中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出现逐渐消亡的状态。因此,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势在必行。非遗元素的引进,使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让其在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等方面与普通的文创设计教育有所区别,对培养优秀的文创产品设计人才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文创;文创产品设计;非遗文化
        1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必要性及原则分析
        文创产品作为具有创意价值的文化产品,是通过人们的智慧技术,对于文化资源和产品进行全新的改造,借助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手段研制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将文创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也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1.1必要性
        1.1.1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作为各地区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历史中长期生活实践所积累出的产物,也是世代流传下的结果,在新时期更是需要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将其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可以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视觉或实物作为载体,巧妙地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案和理念应用其中,在吸引广大群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
        1.1.2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不仅需要靠所在城市的景点古迹和重大事件,更是要靠城市品牌的打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来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引起共鸣。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文创产品同样能够传承文化。构建文化传承载体的同时,注重精准营销,提高所在地区或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1.1.3有利于当地文创品牌的建立
        以扬州为例,当前扬州文创产业在当地市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对于扬州一些非物质文化元素的提炼设计,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个性文化需求的同时,更有利于形成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创平台。
        1.2原则分析
        1.2.1文化植入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载体,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典型的视觉和内涵特征符号,将其应用到产品始终,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传承和发扬的效果,使得用户与文化创意产品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因此要充分考虑到非遗文化特征礼仪习俗,甚至是一些无形的精神内涵等等。
        1.2.2互动体验性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情感需求比例越大,则越需要将一些互动体验应用其中,加强用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之间的沟通,甚至是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和契合。
        1.2.3时代审美性原则
        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不仅要注重传统元素的保护,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欲。因此,在视觉外观表现形式上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将其作为审美技术艺术统一的创意产品。
        1.2.4地域特色性原则
        文创产品的设计要学会就地取材,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同时,能够反映出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和需求各有不同,因此,所涉及出的文创产品需要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


        2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中非遗的运用措施
        2.1重视非遗进校园
        在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课程设置,带领学生到非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体验非遗文化。并聘请非遗传承人来到高校课堂进行非遗的展览与讲座,并进行设计指导,与学生一起研究非遗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不仅将非遗作为理论知识穿插于课程教学,而且能与文创产品创作结合[1]。例如:贵州高校的文创产品设计教师可以聘请贵州非遗苗族刺绣的传承人来到学校作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讲座,将贵州苗族刺绣的技法、图案、色彩、构图等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来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与学生一起探讨贵州苗族刺绣在文传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2.2对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当前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课程体系比较陈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设置新型的非遗方向的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课程设置,淘汰纯理论教学方式,并改变其教学思路,根据非遗特色开设相关课程,优化艺术考察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增加到具有非遗特色的乡镇与城市去调研的机会[2]。不同的设计专业开设与文创产品设计相关联的非遗课程,例如视觉传达专业开设非遗标志设计课程、非遗包装设计课程和非遗广告设计课程;工业设计专业开设非遗设计制图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非遗陈列设计课程、非遗室内设计课程等。
        2.3关注文创产业的动态
        关注时代和社会对文创人才的要求,结合非遗创建校外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基地,引入结合市场的非遗文化创产品设计项目,为学生提供接近社会和市场的实践空间,运用市场规律调整教学思维,使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结合起来。例如:高校开展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客教育,为学生设置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客空间,引进校外非遗文创产品设计项目,开设创客论坛和创客沙龙,使学生将设计作品通过创客空间进行校内校外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并获取校外专家的评价及意见,根据市场规律调整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趋向。
        2.4加强现代设计理念的认识
        积极将非遗融入教学,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非遗设计实践,使他们从理论知识层面深入到非遗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中,实现非遗基础上的创新[3]。并与当代国际设计潮流进行结合,开展“传统+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非遗文化与创意结合,为文创产品设计增加更多的附加值。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贵州非遗苗族蜡染的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对贵州苗族蜡染的实践操作活动,了解其文化内涵,制作技法、图案含义,结合当前流行趋势,开展非遗创新的文创产品设计,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设计创作出符合市场规律的非遗文创产品。
        2.5培养一支合格的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师要多学习和鉴赏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参与以非遗为主题的设计项目,多创作非遗设计作品,锻炼自身能力。积极为学生的非遗文创设计进行教学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探索非遗元素,在实践中基于非遗背景了解现代设计的趋势[4]。教师可以将非遗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收集各种国内外设计素材,并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田野调查,获得非遗元素,进行资料的积累。同时申报各个层次的科研课题和参加非遗文创设计比赛,在课题实践和比赛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和参与比赛作品的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体验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趋势发展。
        结束语:
        总之,提升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是发展当前文创产业的关键,而非遗元素的引进,让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使其在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等方面与普通的文创设计教育有所区别,对培养优秀的文创产品设计人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使高校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教育与市场接轨,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创产品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燕,刘丹.非遗花鼓灯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9,41(24):7-8.
        [2]孙亚云,王凡.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蓝印花布为例[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32(02):48-50.
        [3]王晶,李孟悦,魏亦然.非遗视野下的十堰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8):22.
        [4]罗颖.非遗视野下广元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03):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