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策略与系统建模研究 康馨怡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康馨怡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建设工程,在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建设工程,在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积极与国际先进管理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使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趋于专业化、先进化。新时期,群众水电和工商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依赖性很大,水利建设已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卫星技术,还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结构的逐步优化,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策略;系统建模;研究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概述
        1.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起步时,主要依靠人工方式。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的原因,在水利工程信息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然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系统的出现,促使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因为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并将各个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的共享,从而保证管理的效果,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1.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要求
        由于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在对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必须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工程进度和环境信息都要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管理体系的先进性,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的满足要求,从而保证其能够为水利工程中的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服务。
        2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2.1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应全面协调和管理水利工程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形成更好的管理效果,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有效性。然而,由于水利工程范围广、建设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水利工程的管理越来越困难。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协调各种建设问题,这对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形成较大压力。部分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难以适应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需要,导致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效率低下,也对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结构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2.2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在信息社会,信息管理人才的数量仍然很大,但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既能具备水利工程专业能力又能具备信息管理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导致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发展人才匮乏,缺乏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效率低,难以形成良好的实际效果。
        2.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形成,目的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在一些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可以发现水利工程信息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不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造成资源闲置。在多方资源需求中,仍然存在单一的资源供给和采集。在这种模式下,水利工程数据资源并没有达到共享的效果。事实上,目前还没有真正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优势,这很难促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化。
        2.4信息管理模式相关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有利于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这也需要相关管理系统的优化,从而提高管理支撑作用。然而,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和模式的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在大多数水利工程中,信息化管理还处于不完善阶段,这不仅是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更是相关管理制度缺乏法律规范。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很难有效地进行信息管理,这也造成了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模式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无法形成较高的管理效率。


        3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完善策略分析
        3.1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事实上,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资金是影响其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大力吸纳民间投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发展。
        3.2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未来水利工程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他们既要具备水利工程专业素质,又要具备网络计算机技术素质,才能更好地建立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培养,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使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
        3.3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定位精度高、传输速度快、适用性强等突出特点。与传统的无线电定位相比,卫星定位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坐标数据,且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小。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卫星将被实时定位和传输。基于此,水利工程管理要高效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覆盖水利工程的所有辐射区域,不断传输水利工程的实时地理、时间和空间数据,并结合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控制、灾害的实时处理和水域信息的动态监测。
        3.4引入专业模型技术,支持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
        水利工程管理之所以需要信息技术,是因为它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水利信息。这类信息是对水利工程所在流域洪涝灾害和水情信息的综合汇总,有助于水利工程管理者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引入专业模型技术后,可以自动汇总分析各种信息,减少人工分析的工作量和误差。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模型技术也将得到改进和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将大大提高。同时,在这一模型技术的支持下,水利工程管理可以构建更加有效的抗旱防洪管理枢纽,从而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此外,专业模型技术的引进,可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中环境建设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水质监测功能的正常发展。
        4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策略分析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来看,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包括以下程序:按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实施;验收审核。笔者认为,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这样的思路来建设,这有别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般科研项目,也有别于流行的电脑公司。这是符合水利行业特点的具有it性质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这样的综合性IT企业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信息化建设和研究项目,为建设单位担心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满足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工程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必须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社会应关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来看,研究新时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时间较短,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战略,使之更加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我们今后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富宏军.浅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213.
        [2]杨鑫.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J].北京农业,2015(23):120-121.
        [3]钱坤.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4):331.
        [4]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5):223-224.
        [5]申康.浅谈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2):212-213.
        [6]梁艳芳.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2):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