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美育的价值体现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赵彬杰
[导读] 美术色彩丰富,能使人们获得直观美感享受,而美术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科,在美术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湖南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赵彬杰

【摘要】美术色彩丰富,能使人们获得直观美感享受,而美术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学科,在美术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中职学生由于美术功底、文化基础较差,普遍缺乏学习兴趣,遭遇挫折时往往选择逃避,这就要求中职美术教师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美育的价值,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美育
        中职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美术课往往以教师的讲解、说明为主要教学手段,而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做得不够,学生的自发探究行为更少,情感体验也被忽视。笔者就中职美术教育谈谈看法。
        一、中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两种,其一是培养美术高校预科生为目的升学教学模式;其二是培养从事美术专业技术工人为目的就业教学模式。在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和教师都将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逐渐忽视了。在升学教学模式下,家长、学生和教师的目光都盯着高考升学。于是,本来极具人文精神的美术教育在知识技能学习中完全只体现出工具性。教学成了冷冰冰的工作,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也缺少了乐趣。教学内容完全迎合考试的要求。没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此外,中职美术教育还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底子差的问题。相对于经高考过滤后的大学生,中职生的薄弱基础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美术教育比起其他文化课来困难更大,更艰巨。因为学生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现在所学习的内容与以前的课程并没有直接联系,许多基础知识都是从头进行,使得教学进程大大地滞后,从而也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进步。
        二、美术教育中体现美育价值的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设计,丰富美术审美的讲授内容
        在以往的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往往围绕着教材而展开,教学设计往往围绕着某些知识目标而展开,显得美术教学有些单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体现出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包括: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审美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更新,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实现了中职美术知识的动态化、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增大教学容量,极大地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对于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化的作品和静止的美术大作转化为动态化的美术审美和鉴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鉴赏难度,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以《蒙娜丽莎》为例,《蒙娜丽莎》这一作品的点睛之笔就在于那似笑非笑的一抹微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放大处理,让学生对此产生联想,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三)创新教学思维,实施开放性教学
        对于中职美术课堂的教学来说,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创新教学思维,充分考虑学情,给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和自由选择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引导,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融合贯通,实施开放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课堂上,美术教师是指导者和课堂的管理者,但不是课堂的承包者,所以开展开放性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浓淡、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艺术表现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不同的个人差异。美术学科的教学,是启发学生艺术兴趣的探索之路,也是让学生从以学习艺术基本思想为基础,提高到在生活中发掘美、感受美的高度。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更长的人生学习道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唐莉霞.美育视域下的中国美术史及其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7):126-128.
[2]杨慕荣.美术教育的功能性与美育性——以周口市为例浅析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特点[J].西部皮革,2016,38(20):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