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上   作者:吴翠云
[导读]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自素质教育实施后受到广泛关注,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然而,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还处于薄弱环节。
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中学  吴翠云
 
摘要: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自素质教育实施后受到广泛关注,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然而,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还处于薄弱环节。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验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缺乏音乐素养、实施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内容单调。基于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重视并加强音乐乐理指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并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新课改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有良好发展的学生。在美育教育中,音乐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整体与持久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水平。
        一、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现状
        (一)学生缺乏音乐素养,教学难度大
        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设施落后,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这方面比较薄弱,很多初中生从小并未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音乐素养低,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只是简单地接触一些儿歌,进入初中后甚至不认识简谱[1]。在音乐课堂上,甚至完全不认识音符,音乐常识以及基础知识等基本空白。除此之外,由于没有接触过钢琴等乐器,加上教师忽视音乐基础知识、乐理等教育,导致学生音乐素养偏低,这直接影响他们的音乐学习。
        (二)实施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乏味
        农村地区各个方面比较落后,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多数时候依靠自己自觉学习。受陈旧思想的影响较深,加上一些教师接受能力较差,固步自封,不善于变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单一且未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学习效率和质量也受到影响。
        (三)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效率低
        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学单纯地表现为教师指导学生唱歌,课堂上以歌唱为主,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唱每一首歌,掌握唱歌的技巧与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抑制了音乐课程价值的发挥,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而是沦落为“唱歌的机器”,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初衷[2]。


        二、改进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并加强音乐乐理指导,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音乐素养,因此,教师不能完全对照教材进行教学,应根据农村教育的特点适当放低起点,先帮助学生打基础,只有扎实基础才能走的更稳、更远。基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并加强音乐乐理指导,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在乐理知识辅助下更专业、更高效[3]。例如,在歌唱过程中是渗透调号知识。调号是专业性知识,初中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了解调号作用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专业的歌唱。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观察歌曲下方的调号标记如“1=F”“1=G”等,告诉学生这就是歌曲的调号。通过这样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调号就是歌曲的调,可以让人们知道do在歌曲中的具体位置,然后确定七个基本音阶位置。除了调号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节拍、音色等乐理知识,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具有专业性,以此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这是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有趣的音乐课堂
        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坚持以生为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有趣、高效的音乐课堂。例如,采取游戏教学法。农村初中生比较羞涩,在课堂上往往羞于开口,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比如组织学生扮演角色,或者玩“打鼓传花”“丢手帕”等游戏活动,以此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消除学生的畏惧、害羞心理,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口去唱,从而构建趣味、高效的课堂。又如,采取合作学习法。在指导学生唱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舞蹈,如指导学生学习歌曲《渴望春天》时,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歌曲的歌词、节奏等创编舞蹈,这样既能提升教学有效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不断丰富并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指导学生歌唱,还要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初中生的成长需求不断丰富并优化教学内容,在音乐技能培养、音乐欣赏教育、音乐史方面努力,尤其是欣赏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打造直观、立体、生动且富有活力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唱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引进关于歌曲背景知识介绍的资源,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歌曲知识的理解,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其鉴赏水平。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民族歌曲,教师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情感,以此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音乐素养低,教师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少,采取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正视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之间的差距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建立更加适宜农村地区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接受更好的音乐教学,从而达到提升音乐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夏瑞杰.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探索[J].学周刊,2021(06):161-162.
[2]杜旭芬.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黄河之声,2020(13):79.
[3]万丽华.探微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J].新丝路(下旬),2016(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