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钟晓雪
四川省资阳中学 641300
2019年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余声未绝,很多人从试题中找出高考题与平日所学教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这并不奇怪,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高考归根结底就是对我们三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大检验,教材与高考题必然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高考题与教材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有的是知识点,有的是原型,有的是话题,教师存在“慧眼”固然重要,但拥有“追本溯源”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师只有把握了“教材”这个根本,方能为高考锦上添花,也才能为学生指明一条备考的康庄大道。下面以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三为例来说明高考卷与教材的紧密联系。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教材链接]考题涉及必修三第9课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选读》。
(二)文言文阅读
1、第11题文化常识考查:“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这个选项是错误的,“京兆尹”是指首都一带的官员,不是知府的简称。在必修四《张衡传》的注释中写道:“京兆尹,是中国汉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教材链接]考题涉及必修四 《张衡传》
2、第13题翻译:“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中“务”翻译为“致力于、尽力”,本词来源于必修三《过秦论》中“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教材链接]考题涉及必修三 《过秦论》
(三)古代诗歌阅读
1、第14题选择题中有一个选项是“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观刈麦》一诗相近”。而《观刈麦》就来源于高考必背篇目的“初中部分”中。
[教材链接]考题涉及初中部分高考必备篇目之第32篇《观刈麦》。
二、现代文阅读
第6题:“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之间的关系。”在必修二的作文训练“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中,学习过“科学”与“想象”的关系。
[教材链接]考题涉及必修二作文训练《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三、语言文字的运用
1、等17、18、19题关涉到“动物迁徙”,这与必修三等四单元和必修五等四单元的科普文有密切联系。
2、等20题关涉到“语言得体”,这与必修三“梳理探究”部分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和必修四“梳理探究”部分中“逻辑和语文学习”有密切联系。
四、作文
围绕三个口号、标语来立论写文。本作文题目要求考生纵向把握三条标语,深入理解标语背后的内涵,探析立意方向。这与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中“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上研究表明,高考试题与语文教材紧密相联,息息相关。所以要求教师要熟悉课文,精心研究考纲,善于化用与改造教材中的资源,使之形成有用有序的考点、训练点。那么,如何才能化教材资源为备考资源呢?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以下措施:
一.按照教材知识板块一一梳理。板块包括:古诗文板块、文化常识板板、默写名句名篇块板、课内素材活用板块等,逐册知识点一一梳理。
二.梳理知识点板块时,注意知识点交叉复习。
例如,文言文板块知识点梳理完后,同时注意文中的文化常识知识点与课内素材活用知识点,以及名句名篇默写知识点。
三.每册课文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以文言文板块为例)
1. 教师设计文言文每篇课文知识点练习题,学生作答。
2. 每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完后,做每册文言文检测题、文化常识检测题以及默写检测题。
众所周知,高考语文试卷是以能力立意。复习倘若只是停留在了解语文阅读知识的层面,那么考生势必要吃大亏。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化用或改造教材中的资源,甚至要创造性的设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演练,借以提升能力。
四.根据学生检测,教师整理错漏知识点。教师讲解,学生识记,再次强化认识理解。教师形成分析报告,学生形成资料成册。
1、古文阅读知识点梳理:(1)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适用、重要实词;(2)文言虚词: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4)固定句式;(5)复音虚词。
2、古诗鉴赏知识点梳理:(1)形象;(2)语言;(3)表达技巧;(4)题材;(5)体裁;(6)中国古代诗歌简史。
3、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论文、杂文、评论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新闻、报告、演讲词和科普文的文件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5、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以上五大文体阅读鉴赏的知识点梳理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知识点梳理时可适当参考教材外的资源,为求规范完整,但范例应尽量引用教材内容。
教材是一座丰富而又宝贵的资源库,但它不会自动变成应考的资源,一座矿山不等于艺术珍品,惟有高明的艺术家深入其间,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用老到的经验去打磨,匠心独运,方能点石成金,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一轮高考的号角声已经吹响,鼓角争鸣,希望本研究能固本浚源,拨云见月,助莘莘学子从教材中吸取能量,增强能力,最终能取得高考的成功,实现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