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徐长海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徐长海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多,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多,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较高,施工中具有经济性、可塑性等优势,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要控制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需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特点
        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在保障建筑结构稳定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且生产成本小、价格低,尤其是应用于大型土木建筑工程不仅能够帮助施工方减少材料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利润。但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不同的施工项目中,其技术要求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结构稳固性好,在浇筑环节需要一次性完成建筑,期间不得暂停或作长时间停留,以确保原材料的配置效率。在养护环节,给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殊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养护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出明确的养护方案。另外,受水热化效应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热量无法顺利分散,容易引起内外温差过大的现象,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这些都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具体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方案或施工操作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特殊而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位置,例如转角部位或者截面突变的位置,常会存在设计缺陷,或者在对外约束形式处理不恰当,针对这些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在这些特殊的位置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投入更多注意力。另一问题则为由于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不合理,常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效果与预想方案中的形状差异较大,或者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养护技术不成熟,对检测养护方面重视力度不足等问题往往也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
        2.2水泥中水分蒸发化热的影响
        根据混凝土冷凝的物理原理和混凝土化学成分原理,凝固过程中的水化过程由于其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该部分水化热量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不断变化并且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热量难以透过厚厚的混凝土层而散发,则会导致建筑结构中心温度高,而表面温度较低的状况。根据力学和热学的相关原理,若温度差为内高外低的状况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最终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形状与预设方案有所出入,并且容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3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影响
        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体积收缩,而这一收缩过程则会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根据物理力学定理可知,当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小于收缩应力时,则会使混凝土结构中产生收缩裂缝。根据相关经验以及知识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主要存在五种收缩变形问题,即凝缩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冷收缩变形、自身收缩变形与碳化收缩变形。
        2.4约束条件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
        约束作用常会对混凝土的硬化变形过程产生影响,混凝土受到阻碍其变形二产生相应的拉应力。根据相关原理,我们可知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的约束作用分为外约束与内约束,内约束指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收缩温度与非均匀分布,这一约束的产生原理为混凝土结构中各质点不能够均匀受力变形。外因素指结构的边界条件。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对材料进行严格筛选
        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间需要施工单位对材料进行管理,保证施工材料足够,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分类,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计算出混凝土的需求量。

在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水泥的选择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矿渣水泥和硅酸盐水泥,需要根据施工标准选择材料,主要考虑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如果水泥的细度不足需要及时处理。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基础上将水泥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配比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化学药剂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比如加入煤灰可以延缓凝固时间,让凝固的时间变长,避免快速凝固升温。借助粉煤灰可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流动性。对于骨料的利用也十分关键,一般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的骨料比例为80%,以清洁程度较高、岩石弹性较小的骨料为主,要求粗骨料的粒径较大。在本工程中,混凝土采用厦门市智欣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等资料均齐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2合理配置混凝土
        在完成原料选择之后,要求施工人员根据施工需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制方法,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对原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工程量的实际需求,科学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利用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按照。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水量,以及对外加剂的合理使用。
        3.3合理运输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搅拌设备的参数进行确定和调整,通过加水试运行,保证内部足够湿润,进而根据配合比添加原材料,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的控制十分关键,只有保证搅拌均匀后才可进行运输,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环节同样重要,需要操作人员在科学配置和领土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浇筑到相关模型当中,运输环节将对混凝土的基本性质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要求运输人员合理对运输的过程加以重视,避免存在漏浆的情况,同时需要减少运输的频率和时间,不仅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期间还需要进行覆盖处理,保证运输的期间坍塌度、和易性达到技术标准。
        3.4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为了提升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要利用振捣棒均匀振捣,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利用插入式振捣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直接插入到混凝土中,通过垂直插入的方法,保证插入的位置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在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死角。在使用振捣器的过程中还要对插入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快插慢拉”的方式,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要保证插入的深度达到50厘米,不过也要避免触碰到模板,这样会损坏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
        3.5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浇筑环节,要求混凝土温度至少达到5℃,浇筑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方法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缝,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稳定性。浇筑环节一般浇筑的厚度为400厘米,层面的间隔不可过大,如果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层间间隔过大,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混凝土的浇筑环节要求操作人员在浇筑之前分析相关数据,对浇筑点进行测量。并且要彻底清理模板,以此保证浇筑面的洁净和完整,之后在浇筑环节需要对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果出现位移或者变形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保证模板之间的紧密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分层方法,也会采用推移式浇筑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缺陷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作情况合理选择,浇筑的另一个要点在于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为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今后利用该项技术的工作中,需要对混凝土配比、温度控制等加强管理,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最终打造高质量工程,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甫.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20(02)
        [2]任笑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浅析[J].山西建筑.2020(03)
        [3]陈如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02)
        [4]吕斌.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
        [5]李翠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