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 常海玉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常海玉
[导读] 摘要: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建筑工程不断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复杂性及系统性。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山东烟台  261441
        摘要: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建筑工程不断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复杂性及系统性。同时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且工期一般也比较紧张,为了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如期完工,难免会在冬季开展施工。但是冬季气温比较低,有时波动还比较大,这无疑会增加冬季施工的难度,再加上冬季施工混凝土凝固时间变长。那么如何确保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是工程技术人员长期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文章以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其相应的施工要点,并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为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提供自己的经验见解。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建筑数量;施工技术
        引言
        现阶段混凝土钢筋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城市建筑的主要应用材料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自重,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但是混凝土对施工环境的温度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若是混凝土构件内外部的温差相差过于悬殊,大幅度增加了内部裂缝问题出现的几率,导致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无法满足建筑要求,容易埋下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
        一、冬季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低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低温条件下,水泥的水化速率将会明显下降,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对混凝土的整体强度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当汽温达到零下10℃以下的情况下,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水泥和水将会由于直接结冰而无法充分交融,而水泥的水化作用也将直接消失,同时,其体积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冻胀应力也就由此产生,进而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另外,在一些水转化成冰以后,冰凌颗粒将会附着在混凝土表面的钢筋和骨料上,进而显著降低水泥浆液和钢筋杆件以及骨料之间的黏结作用,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2.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所谓水化作用,其实就是在水泥和水进行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凝结和硬化所获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在具体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水泥的水化作用造成影响,比如使用的材料、各种材料的配比、搅拌温度、搅拌时间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一项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就是温度。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除了保障材料和配比等与实际需求相符之外,提升混凝土搅拌温度也将会使其水化作用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在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水就会直接结冰,而在进行冬季施工的过程中,气温将普遍低于0℃,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搅拌的混凝土中,很多的水都会出现直接结冰情况,进而对水泥的水化作用造成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也会由此而降低。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要点
        1.混凝土拌制
        在冬季拌制混凝土,因为温度比较低,所以要注意控制拌制混凝土的时间要长于常温情况下,这样才能使得各混合料之间形成热平衡。如果对混凝土有一些特性要求的话,也可以适当添加外加剂,确保拌制混凝土满足施工要求。
        2.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冬季运输混凝土时,必须做好保温及防冻措施。并且要尽可能快的把拌好的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以防因长时间运输而使混凝土凝结不能使用的情况发生。这个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温度下降<7℃/h。同时,也要注意全面分析混凝土的添加成分,以便采取针对性的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良好性能。另外,冬季易下雪且温度低,施工现场的材料上时常会有冰雪,这就要及时清理掉,以防冰雪融入材料中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而且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相似的材料对要浇筑的地方实施预热,以防多种材料混在一起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温度监测
        冬季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在梁、柱、板等结构上把测温孔布设好,以便有效监测这些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冬季混凝土温度监测应遵循以下两点:完成浇筑5天后每4个小时测一次温度,5天至10天内,每6个小时测一次;10天后每间隔12个小时测一次。并根据混泥土内部温度变化做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1.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
        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处于冬季,应当选择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主要施工材料,其建筑骨料应当选择不含冰雪等易碎物质,并严谨使用含有钾离子的防冻物质。除此之外,在配比混凝土比例时,应当立足于防冻剂的最低温度、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而系统地分析,经过反复实验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另外,在混凝土配比时,应当增加水泥的含量,通常来说增加30kg/m左右最为适宜,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4%左右的含气量,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混凝土构件的严密性,还能提升其抗冻能力,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年限。
        2.做好混凝土浇筑后期的养护工作
        第一,暖棚的方法。此种方法是把需要被养护的构建或者是结构放置在棚内,在内部设置散热器、热风机或者是火炉等设备。以此作为热源,让空气能够得到加热,从而使混凝土得到较为正常的养护条件。第二,蒸汽养护的方法。在气温下降,防止冻害技术方面有难度的情况下,可采用蒸汽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其不仅能够加热,同时还能够提供一定量的水分。第三,蓄热法。此方法是对原材料与水泥水化热的热量进行利用,经过适当的保温延迟混凝土的冷却时间,让混凝土在冷却至0℃之前,达到预期要求温度的养护方法。
        3.温度控制措施
        温度控制措施应用于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蓄热法,主要应用于气温在-15℃以上且结构相对较为厚重的混凝土建筑施工项目。此种温度控制措施主要特征是对水泥沙石和水进行加热处理,并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以此来保障混凝土的温度,提升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蓄热法操作简单便捷,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但是其缺点在于混凝土强度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其二,负温养护法,主要应用于气温在-25℃以上且不需要保温的混凝土结构,对于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无较高要求的建筑施工项目。在混凝土配比中加入防冻材料能够保障混凝土在零下温度中仍然不会出现凝固状态,不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负温养护法投入资金相对较低,但是其缺点在于混凝土强度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其三,外加热法,主要应用于气温在-15℃以上且混凝土构件厚度正常的建筑工程项目。采取火炉、暖棚等加热措施维持施工现场的温度处于0℃以上,使混凝土以正常的速度硬化,保障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硬度。但是外加热法投入费用相对较大。其四,综合蓄热法,是将两种保温方式进行综合应用,主要适用于气温在-12℃以上的混凝土梁板柱以及框架结构项目工程,综合蓄热法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混凝提的轻度增长速度较快。
        结束语:综上,在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建筑工程的规模及数量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为了能尽快完成建设工程施工任务,冬季施工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冬季气温低,且恶劣天气比较多,使得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难度比较大,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在冬季施工时,必须要针对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做好科学部署和统筹规划,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高效优质开展。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进而推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权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探究[J].四川水泥,2020(8):16,18.
        [2]刘洪波.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1207.
        [3]张燕.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1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