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保证施工安全性,而施工安全性的保障需要实行施工安全管理,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必要任务及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表现
1.1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欠缺稳定性
国内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的现实状态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更替的频率较高,从而造成施工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有些工人应聘之后,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学习就开始进行日常工作。而新更换的领导层人员,有的并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力度不足。
1.2施工中欠缺安全管理
(1)施工流程混乱。有些建筑企业只一味地追求业务量,通过工程公司承接订单,从而忽略了对施工队伍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的考察。但是有些工程公司为了缩减成本开支,有时会对施工方案随意进行更改,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操作,同时还存在为施工单位违规开启权限、要求施工单位垫资等情况发生。为了节约成本,有些施工单位还会购买不合格的建材,减少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以上诸多情况,都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瞒下安全隐患,为建筑项目施工带来负面的影响。
(2)违规缩短工程时间。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能够尽快完工,通过减少人员开支和资金投入的方法来节约成本支出,会违规操作缩短工期,虽然这样能够使建筑项目尽快投入市场回收成本,但却不能确保工程的良好品质。
1.3应急机制欠缺完善性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事故应急机制的完善。但是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在这一点上相对还比较欠缺,施工中如果有事故发生,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过大的损失,以及出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考虑,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的重视程度。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防范策略
2.1清楚明确建筑的危险源
一般来说,之所以出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其关键原因在于危险源,所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者必须要严格控制危险源,以科学防范安全管理的各项风险。在施工刚开始时,施工安全管理者必须要到施工现场实地勘察,全面搜集有可能导致危险源的有关信息,而且进行准确的辨别,客观分析评价以确定的危险源,将危险源清单清楚列出来,将此作为前提条件,合理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可以安全进行。
2.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管理部门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设计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且在建筑工程中真正落实到位。并且需要日益完善,让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实用性。此外,也要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落实其他的有关制度,比如: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等等,加强建筑企业的安全施工能力,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其切身利益受到伤害。
2.3确保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的精确性
第一,在事故出现后,有关管理部门需要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在特定的范围内处理。第二,若安全施工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这时应该调查其原因,在分析安全事故中学会总结经验。
第三,在分析安全事故时,需要反复确认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责任人等等,而且充分掌握安全事故责任,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总结。
2.4规范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在一些危险区域施工,比如:建筑平台板以及脚手架等等,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保证这些区域的结构面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增设安全防护设施,以确保建筑结构以及外部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人员在开展高空作业时必须要系好保护绳,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其次,建筑工程施工对气候条件有很高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施行科学预测分析每天的气候变化情况,一些恶劣天气容易造成施工安全问题出现,导致更大的伤害。在塔吊上安装避雷针以及风速测量仪等等,如果风力超过六级,这时塔吊必须要终止作业,防止出现雷击问题,使避雷针能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制定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塔吊顺利开展工作,而且可以确保塔吊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5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施工企业要创建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责任考核制度,从而实现对施工人员的监管。有些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打卡机,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刷卡,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出勤率,还可以防止闲杂人等混入施工现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施工现场的工作秩序变得井井有条,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2)施工企业尽管采取形式多样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但是有些安全事故还是不能彻底避免,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给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事故伤害险,这样不仅给施工人员提供了保障,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保险公司会对其赔偿,使风险有效转移,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保险公司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投保积极性,也会给公司适当的打折优惠,这样施工企业能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保障。
2.6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1)施工企业需要按照安全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最新的安全操作规程。(2)施工企业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人员对安全问题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会定期对企业内部检查,对每一个工作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考评。安全考评的内容非常具体,从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佩戴安全帽开始直到所有的作业完成,对整个环节中涉及的所有安全问题都进行详细检查,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对玩忽职守的部门严惩。
2.7提升作业环境安全,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提升物的安全状态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但由于人的原因,物的安全状态会被随时破坏,恢复其有效性既增加成本又耗费时间,且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事故。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是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本质安全理念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第一点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按既定的操作规程作业,杜绝“三违”现象,实现个体安全;第二点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能保持安全运行的状态;第三点是管理规范性和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规范管理制度、科学管理,杜绝管理过程的失误,在生产中真正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明确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分阶段完成总结工作,日益完善,又要合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是显著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效率的关键条件,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翟晓东.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J].居业,2020(05):169-170.
[2]吴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