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运用探讨 冯海洋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冯海洋
[导读] 摘要:在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现代工程测绘在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菏泽市定陶区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  274100
        摘要:在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现代工程测绘在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测绘的过程中也要理清信息技术对于工程测绘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技术;国土空间规划;运用
        引言
        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就是,对国土空间布局的相关设计以及对其的整治和保护,通过合理科学地对国土空间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选择科学合适的土地测绘技术。因此,必须加强对信息化技术测绘的研究和分析,全面促进我国国土空间的规划发展。
        1信息化测绘技术介绍
        信息化测绘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理论定义为:是一种实现实时、高效地理信息的综合化服务过程。信息化测绘技术集成传统技术优势,完善传统测绘技术不足,并且把数字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整合,发挥科学技术优势,保证测量质量和效果。信息化测绘技术特点包括:第一,数据获取的实时化,实现从静态到动态化的数据获取目的;第二,信息交互的网络化,实现从局域到光域的应用目标;第三,基础设施的公用化,实现从专用过渡到公用,建设测绘的基准体系以及数据库系统。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优势,使其在当下资源管理、新农村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以及防灾减灾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利于解决各项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技术作为支撑,强化各项作业处理效果。
        2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运用探讨
        2.1全球定位系统
        在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中,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成熟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最快速度测得测点物理坐标,大大提高了测绘精度。这种高精度测量得益于GPS系统应用中,主要以静态工作模式进行测量操作,摆脱传统测量模式中的点与点的通视条件要求,消除了人为通视操作中产生的误差,实现测量全过程智能化,得到最佳的测量精度。其中,GPS-RTK技术已经成为工程放样和地籍测量中的重要手段,涉及领域广,可以直接测量目标中的土地空间数据,特别是针对大比例尺土地开发管理,通过GPS技术对地物信息、地界权限进行准确定位和信息搜集,测量结果以三维地理数据的形式呈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坐标变换或是数据格式的转变,便于多部门的数据共享,提高地理信息衔接效率,防止传统测量方式的转绘误差的产生。
        2.2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
        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主要体现为各类通用GIS分析模型和结合GIS的各专题专项量化分析模型的应用,如空间句法、CA模型、社会地理计算、网络大数据挖掘分析、图像视频数据挖掘分析、文本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模型是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核心,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型库与数据库、指标库协同,能提供有效的空间分析、评价、模拟、预警等时空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水平。如在规划编制阶段,量化分析模型可高效辅助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三区三线”划定;在规划审批阶段,规划指标审查模型可高效审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要求;在实施监管阶段,预警评价模型可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为规划编制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2.3三维激光扫描在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测绘工作中,尤其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大大减弱外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外业工作效率。当前我国地籍测绘立足权属调查,目的在于获得与表达地籍信息,涉及测量控制地籍、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要素等诸多内容。为保证测绘工作效率,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时,应注重遵守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地籍测量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地籍测绘工作质量及效率,是国家职能部门关注的重点。三维扫描技术可实现三维点大量的采集,并扫描各种复杂的环境,采集不规则、复杂程度高、大型的实景三维数据,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实现目标的三维点云模型的构建,将其应用到地籍测绘工作中,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待测目标的地理要素信息,以及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为制定相关的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2.4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对土地地理进行空间排列,工作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对土地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储存、检索、更新、管理和分析,形成巨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工作需要对该数据库进行管理和分析,形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开发管理体系,这是土地开发管理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功能拓展,将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开发管理系统进行融合,拓展出土地调查功能、土地登记功能、土地统计功能、土地利用评价功能、地籍管理功能,有利于土地法律咨询服务的开展。同时,通过现状数据库,促进空间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构建三维立体土地模型,提高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便利性。
        2.5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所提供的高分辨遥感数据非常精准及时,在开展土地利用与管理时有必要通过这一技术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遥感技术可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的类型,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其主要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识别。遥感技术可对土地类型空间进行分化处理,了解空间的分异特征,并及时提供土地资源遥感影像地图。将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并就生态环境的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就可以对土地分布和定级进行有效的评价。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会研究出更加先进的遥感传感器对遥感数据进行多角度的观测,并利用多个平台分析和整理数据,保证影像的分辨率以更精确的方式呈现。在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中,为保证土地资源的类型空间得到合理的分化,充分了解地形、土壤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就要积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资源,遥感影像地形图,根据测定区域内地形的实际情况,即可确定评价分析因子。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地定级的情况,确保测绘区域内的土地得到有效的评价,可根据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评价质量。
        2.6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国土资源进行实际监控
        信息化的测绘技术,可以不定期不定时地对国土空间资源相关的数据进行动态的监控和实时的数据记录,建立起专门的数据集中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随时随地都可以掌握最新的国土空间资源信息的相关数据。在保证了数据是最新、科学和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地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国土空间规划所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和补救。
        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测绘当中,不但能够提升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使整个工程测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升。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工程测绘必然也会朝着更加简便、精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振光.测绘地理信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J].城镇建设,2020(3):156.
        [2]王洁.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9,9(8):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