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李慧慧
[导读] 在新课标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其不仅要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学生行为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为此,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科学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向,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
李慧慧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光谷分校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其不仅要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学生行为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为此,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科学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向,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55-01 引言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课堂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去努力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那么简单。新形势催生了新课标的诞生,课堂教学一定是高效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适应时代,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下功夫,彻底转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和模式。课堂教学要在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意味着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能够积极利用课堂时间,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因而在高效课堂创建上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与互动。首先,教师在满足教学目标与规划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办法,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激发学习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目前,教学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配当今的教学情况。所以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高效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思维。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趣味实验,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的形式,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开展生活趣味实验,将课程知识融入到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挖掘其蕴含的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真菌与细菌”这一课程时,首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酵母菌发酵、蘑菇生长等视频,让学生对细菌群、菌丝等知识有初步印象。然后教师准备一些发酵粉与发酵好的面团让学生探究这两种发酵方式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逐渐发现面团相比于发酵粉,发酵消耗的时间更长,而且口感要更为酸涩,从而推断出酵母菌发酵效果要更好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到酵母菌并非永久发挥作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两面性,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食材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常温和低温下食物腐烂的过程,学生要在此过程中进行总结细菌真菌的利弊。

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与印象也更为深刻。 (二)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方向参考,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进度,因此初中的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又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具体的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相应教学课时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并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其他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合理、科学的设定教学方案,在正视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性的前提下,设置层次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方式以及内容。最后教师还需要反复思考和计划课堂教学的细节,预测教学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教学方案,以保证课堂教学系统和高效的进行。 (三)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能够积极地发挥作用,制订有效合理的课堂规划,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教师的正确指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积极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重视课堂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并找到答案。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一块砖。生物课程具有较强的观察性和探索性,因此,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创设科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生物的变异”这一课文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上网收集好几种家庭照片,最好是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明星,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播放展示,让学生观察照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似之处,紧接着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孩子会与父母在长相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呢?”或者“你们认为孩子像父亲多一些,还是像母亲多一些呢?”等相关问题,让学生联系到自己与父母在外貌和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最后再由教师引出本节课堂内容。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下,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对课堂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以高效课堂建设为契机,建立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生物实验课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生物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训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探索与体会[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89-90. [2]刘艳凤.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33):81-82. [3]席晓冬.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