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领域渗透有序思想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搭配问题》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熊瑜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使由浅入深,逐步增加的,这一点在新版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了满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化为“数学广角”这一单元,让学生实际的生活信息中学习数学,提升有序思维,从而从跟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熊瑜 南宁市民乐路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使由浅入深,逐步增加的,这一点在新版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了满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化为“数学广角”这一单元,让学生实际的生活信息中学习数学,提升有序思维,从而从跟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数学广角;有序思想;教学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60-01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区别于传统教材中的枯燥数理知识。在教学中,学生展现出对这一内容有着很大的兴趣,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说,“数学广角”是一种不错的知识范本。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面临的各种困惑也随之而来,我们对于“数学广角”这一板块设置也产生了质疑。所以,本文致力于从有序思想的渗透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搭配问题》做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如何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成功渗透有序思想,以提升“数学广角”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中的困惑与不足 1.教学目标定位失当 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广角”板块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完全等同于“综合实践课”。如在讲解“搭配问题”时,教师可能让学生用到一些操作材料,如彩色卡纸、彩色铅笔等等,但是如果在活动中,学生不注意解决搭配问题,而是利用这些材料画画或者手工,那就使课堂变了味儿。所以动手操作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教师要明确让学生学会利用材料。 在新课程理念的提倡下,我们鼓励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但是有些教师在落实这一理念时,连带偏离了教学目标。尤其是“数学广角”这一与生活联系较大的板块,教师如果过度追求生活化会导致课堂上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2.数学思考把握不准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进行教学,也就是“数学广角”就是一个活动,不需要多么深入,只要让学生了解即可。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是十分不可取的,教师的教学思维局限,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也难以开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要将“数学广角”中的问题挖掘的太过深奥,使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学起来也会十分吃力。 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搭配问题”时,最后要求让学生抽象出“乘法原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深入就是完全不必要的。还有教师可能会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将“组合”和“排列”的概念提炼出来,这显然加深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要把握好数学课的尺度,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但同时也不能过低,要在平均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拔高,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3.教学活动过程注重形式 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来代替活动过程,以至于一节课看起来好像进行了很多项目,当时实质上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例如,在讲“搭配问题”时,教师可能会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身衣服,并让学生自由组织搭配,看看有几种搭配结果,学生开始在下面进行画一画,之后教师再给学生用多媒体进行动态的展示。我们可以发现,整堂课都是这样的直观停留转态,没有深入,都是学习形式在支撑课堂。学生缺少思考,就更不必提数学思维的渗透了,这样的人课堂也是难以获得实际效果的。 二、如何在“数学广角”中有效渗透有序思想 1.增加课堂上的数学思考程度 要想真正让“数学广角”内容上的精彩有趣且充满知识性,教师就要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忘记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度。避免“直接告诉”、“抢学生话”的情况出现,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并说出答案。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搭配”的例题时,学生很可能想起一个数字就写,并不注意从小到大,或者从简就繁的的顺序道理,从而在做题时总会有遗漏。那么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要着急地把答案说出来,而是给学生再次思考与改正的机会,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思考习惯。 2.教学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 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急不来的,是需要有长期的渗透与体验才能学会的,教师在明确这一点后就要告诉自己,课堂可以有难度,但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要依照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教学内容,而不是越难越好。 “数学广角”是思维含量比较高的数学课,教师要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但不必让学生都在一堂课内学会所有知识。比如在“搭配”问题的第一课时中,好学生可以掌握搭配的方法,程度差的学生能够明确“搭配”这个概念,并能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就可以了。我们要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步的空间,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循序渐进,摸清学习数学的思路。 3.将教学相长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数学广角”这一板块,更要求教师拥有严谨的数学思维。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有所进步,提升个人专业水平,把握教材的深层次知识。 教师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教材之间的联系,不能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如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搭配问题” 虽有区别,但是他们也是有联系的,教师要在教授新知的同时,也能够融汇旧知,在教学中不能越位也不囿于表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级一级的成长中学会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 三、结语 有序思想就是指办事的先后次序,这会对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拥有数学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这一点,结合“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通过制定安排有序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培训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城城.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伍文臣.基于智慧课堂的生成性教学研究——以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Z2):157-160. [3]曹小丽.“数学广角”中“优化思想”的分析与教学启示[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0(Z2):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