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5期   作者:陈双
[导读] 本文对当前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陈双
        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大队  天津  300300
        摘要:本文对当前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多方面论述了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方法措施,为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装备管理 ,信息化  
        当前,武警部队各项任务日益繁重,各类装备不断列装部队,装备动用愈加频繁,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队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硬件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为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相较于美军等发达国家,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旧偏低,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探讨了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当前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装备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定位不够准,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
        一是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动态性、长期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建什么、怎么建等规律性问题把握不准,缺乏清晰的建设思路,导致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二是对装备管理信息化定位不够准确。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装备管理部门只是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注重信息系统、信息化手段建设,忽略了信息化理念的学习、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得信息化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三是缺乏信息化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装备领域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对装备建设业务不熟悉,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发业务信息系统,普遍缺乏信息规划、分析、设计能力。同时,装备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尚未形成梯队,现有人员综合素质与装备建设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
1.2 对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顶层设计
        一是缺乏统一建设规划。目前装备管理信息化手段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和运行管理体系,有些信息化手段建设完成后,缺乏后续运行机制的保障,使信息化手段得不到有效利用和持续完善,存在着重复开发、盲目跟进的现象。二是各自为政、分散式发展。装备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分散建设,给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综合集成造成非常大的难度。由于没有进行整体筹划和总体设计,各部门、各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接口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无法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发展不协调,建设不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软件系统和标准规范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配套设施的建设能够为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目前,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受阻。
1.3 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法规与技术标准不完善,组织机制不健全
        一是由于装备管理信息化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致使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二是信息技术内容复杂,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对应用环境有较高要求,迫切需要标准体系的保障。三是运行机制不健全,系统运行使用不经常、不规范。在信息化管理中,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制度来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提供基本支撑,在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缺乏制度规定和强制约束,造成责任不明,效率不高。
2.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提高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认知能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信息管理知识学习。重点突出信息化知识、复杂环境下装备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向练好新技能、掌握新手段、开发新智能上延伸,优化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掌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二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以新装备、新知识、新技能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自行组训、岗位自训等形式,着力抓好全员管理培训,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素质。三是创新素质考评办法。以科技素质为重点,以专业理论及高科技知识、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区分人员类别,科学确定评估标准,促进装备管理人才科技管理素质的有效提高。


2.2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创新装备管理路径
        (1)创新装备管理内容。一是拓展实战管理内容。重点是由平时管理向战时管理延伸,突出远程机动、高原寒区等复杂条件下装备使用管理,有效提高实战管理能力。二是拓展技术管理内容。重点增加应用检测、计量、调试等技术手段,实施装备战术技术指标管理、基本性能参数管理和作战能力状态管理。三是拓展信息管理内容。突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建立装备电子信息技术档案,对装备及其重要零部件进行全过程不间断地质量监管,以积累装备管理信息,全面系统掌控装备作战效能。
        (2)创新装备管理方法。一是实现精确化管理。科学分解装备管理目标,制定具体明确的量化管理标准,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对部队现有装备特别是信息化装备实施精细、周密、快捷的管理控制,达到平时精确管控、战时精确保障的目的。二是实现系统化管理。把装备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将装备调配、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纳人系统管理,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三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积极运用先进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分析技术,及时获取、分析、处理部队现有装备特别是信息化装备的管理数据,确保准确掌握装备技术状态。
        (3)创新装备管理手段。一是建设装备信息综合数据库。充分利用现有装备技术和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搞好各层次、各类别装备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和筛选,尤其要随时掌握装备的动态变化情况,实现各种装备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二是建立装备管理网络。按照“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思路,建立装备综合管理网络,进行网上远程监控、网上装备派遣、网上器材供应等活动。三是开发自动化手段。利用数据采集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技术等,在装备上安装记录仪,使用分队在装备动用后就可以直接填写装备电子履历、机关可以随时调阅装备使用信息,并利用武器装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和辅助管理决策,实现对常用装备远程动态管控。
2.3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组织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机构设置是装备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没有科学的组织机构,即使有了信息化的手段,仍是分割的组织机构,装备管理信息化也很难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管理跨度的拓宽提供了条件,使得组织机构的扁平化成为可能,装备管理组织机构要按照信息产生、运行、反馈、执行等要素环节,逐步优化业务流程,压缩管理层次,为推进信息化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装备信息化建设要求以信息为主导,装备管理运行机制应突出信息主导原则,建立各专业领域一体化运行的机制,构建起装备管理各部门共用的平台基础,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使各部门成为信息流转的节点,而不是信息传输的壁垒。
        三是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起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使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制度依据可循。明确各组织机构的成员构成与要求、组织岗位与职责;明确装备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标准规则;明确装备信息流转过程的具体作业要求。通过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使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推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规范化的运行模式。
3.结束语
        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清当前武警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指导装备管理信息化实践,培养装备管理信息化人才,提高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汪洋,巩伟,刘国庆,吴艳梅.对我军装备建设信息化的思考[J]. 装备学院学报 ,2012,6(3):99-100.
        [2] 贾红丽,刘钢,王健.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 装备学院学报 ,2014,2(25):21-22.
        [3] 苏坤洋,贾红丽,宋义刚,郝永锋,王力锋.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分析[J].物流科技,2010,5:21-22.
         作者:陈双,男,汉 (1990-),籍贯:湖北应城;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装备信息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