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超 王一宁 董旭斌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40
摘要: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国民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原先的工业用地被逐步开发为居住用地或公建用地,土地性质与用途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也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要有效预防新污染、整治老污染、控制环境风险,就必须科学、严谨地开展场地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监测、评价和综合治理等工作。本文简单介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以及调查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使得土壤污染状况工作更加的针对性、规范性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污染场地;调查现状;存在问题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退二进三”、“退城进园”、“产业转移”、“土地整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进,土地利用性质的变更愈发频繁。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面临着重污染行业企业的关闭搬迁以及相应退役场地的再利用问题。工业企业搬出主城区或者永久退役后,原有工业用地被逐步开发为居住用地或公建用地,用地性质发生改变。部分主城区内原有企业建成时间较早,由于历史原因,各企业虽然经过了环境保护技术改造,但难以避免因粗放管理而造成生产场地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企业遗留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因此在许多地方都面临着再开发利用、搬迁或退役企业场地土壤环境是否安全的问题。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建设活动,对于土地利用性质发生变更的工业企业用地,迫切需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一、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内容
目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开展主要参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等相关导则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的补充调查阶段(该阶段可与污染证实阶段同时开展)。
(一)污染识别阶段
污染识别阶段一般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等三项工作。资料收集的主要工作包括收集企业历史地块利用变迁资料、地块环境资料、地块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及地块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当调查地块与相邻地块存在相互污染的可能时,须调查相邻地块的相关记录和资料。现场踏勘的主要工作包括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地块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等。可通过对异常气味的辨识、摄影和照相、现场笔记等方式初步判断地块污染的状况。踏勘期间,可以使用现场快速测定仪器。人员访谈的主要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查表等方式进行。应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对照已有资料,对其中可疑处和不完善处进行核实和补充。
(二)污染证实阶段
污染证实阶段一般包括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数据评估及结果分析等。现场采样的主要工作包括:1、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分表层土壤和下层土壤。下层土壤的采样深度应考虑污染物可能释放和迁移的深度(如地下管线和储槽埋深)、污染物性质、土壤的质地和孔隙度、地下水位和回填土等因素;2、地下水水样采集:地下水采样一般应建地下水监测井。监测井的建设过程分为设计、钻孔、过滤管和井管的选择和安装、滤料的选择和装填,以及封闭和固定等。实验室检测分析的主要工作包括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样品的采集及检测分析。数据评估的主要工作包括整理调查信息和检测结果,评估检测数据的质量,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和充分性,确定是否需要补充采样分析等。结果分析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地块关注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
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资料收集不完整
污染场地调查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对资料进行收集,由于当前场地情况不明,很多污染场地在调查工作开展前场地已拆除完成,,那么想要对污染场地的历史情况更好的了解,就需要通过采访相关人员来获取,但是每个人的记忆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污染常见的信息不够全面和相信,进而影响到污染场地的调查和修复。另外,当前大部分企业对场地污染的意识不强,从而不能够更好的记录下污染场地的信息,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到这些信息的保存。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污染场地的资料收集,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污染产地后期的处理工作。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污染场地调查工作几乎较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也缺少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在对土地环境检测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导致污染场地调查依据不足,使得很多场地调查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国在2018年才颁布了土地环境治理方案,才对土地环境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但是在细节部分还存在着不足,没有把调查场地土壤性质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和实际土地污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会使污染场地调查出现相应的偏差,很难够对土壤环境进行规范,导致土壤污染工作很难开展。
(三)采样调查工作的不确定性
现有技术在进行污染场地调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对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特征、场地水文地质特征等信息不明确,使得土壤及地下水布点位置可能不具备代表性,采样深度可能超过现场污染深度或者达不到现场污染深度,同时现有导则规范对于调查点位的数量要求比较宽泛,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在场地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存在调查点位不足造成需要反复增加调查点位或过分布点调查的情况,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调查经费的支出。
三、完善污染场地调查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本对策,因此想要保证土壤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基础才能长期有效的推进环境治理工作,现阶段我国已经推行了污染土地管理方法,对很多历史遗留的污染场地进行了处理,避免很久之前老旧工厂对土壤产生较大的污染,增大责任追究难渡,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另外,我国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保污染治理工作有效进行,让污染者承担应有的责任。
(二)制定污染评价标准
土壤环境评价指标是进行污染场地调查工作的指导性依据,能够有效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场地调查方案,我国有不同土地性质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污染物在土地中的变化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土地污染调查,人们需要根据地区的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土壤天然背景,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污染评价标准,为污染场地的调查和治理工作提供处理基础。污染评价标准是开展污染场地调查工作的关键,全面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体健康,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评价。
(三)构建环境管理体制
污染场地治理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土地污染治理情况,我国需要增大土地污染的治理资金,从而满足土地污染所需要花费的财力。一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到土地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为土地污染治理工作添加相应的人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大众认识到土地污染治理的难度,从而避免对土地进行二次伤害。另一方面我国可以建立相应的土地污染资金委员会,委员会的内部资金均用来治理污染土地,从而能够为土地污染提供合理的资金保障,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污染识别阶段工作
污染识别阶段各个单项工作内容均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资料收集工作可能存在资料缺失的情况,人员访谈可能存在访谈人员记忆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现场踏勘工作可能存在现场已完成拆除,很难通过现场踏勘收集到有效全面的历史生产及污染情况。需要对上述调查资料进行互相印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的一致性分析及差异性分析,更好的为污染证实阶段工作提供依据,是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承载生命的重要自然资源,当前土地正在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土地的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污染场地调查是一项综合复杂性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进行修复,人们需要准确了解当前的污染情况。因此我国需要完善污染场地的调查程序及方法,通过更加科学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开展来更好的制定修复方法,实现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有效的保障我国的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王盾.污染场地调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4):145-147.
[2]周小燕,林辉斌.污染场地调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4):119-120.
[3]史伟玲.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9(07):115-116.
[4]欧阳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8):31-32.
[5]张斌,陈辉,万正茂,许嘉浩,戴敏,邹卉,李晓璇.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43(09):82-86.
作者简介:
陈巧超,男,汉族,籍贯:浙江省宁波市,当前职务:一级主创咨询师,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污染场地调查,污染场地修复
王一宁,男,汉族,籍贯:浙江省宁波市,当前职务:一级主创咨询师,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污染场地调查,污染场地修复
董旭斌,男,汉族,籍贯:浙江省新昌市,当前职务:一级主创咨询师,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污染场地调查,污染场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