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利津县供电公司 257400
【摘要】伴随我国技术的创新,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当下各行业中。配电网建设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配电网建设呈现出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对提升配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且能够实现对供电效果的优化。对此文章就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进行探讨,以促进当下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 自动化 应用实践
电力系统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对供电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一、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特征
1.1监控与信息集成的自动运行
智能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实践,是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监控技术,对网的运行进行信息集成和监控。首先,监控设备会实时对智能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配电网运行出现异常时,可以第一时间就被发现。其次,智能配电网出现可以将运行信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实时的传输,当配电网运行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的获取相应的运行信息,确定故障部位,提高配电网维护与修复的工作效率。
1.2配电网具有自动免疫功能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使配电网具备了自动免疫功能,当配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系统零件出现故障时,配电网的免疫系统会自动将损坏的零件进行隔离,同时不会影响配电网其他系统的运行。这样损坏的零件被隔离,避免出现阻碍配电网整体运行的现象。可以在不影响配电网正常供电的基础上进行零件的修复,有效的提高电网修复的效率,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二、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探讨
2.1提升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覆盖率
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中小可或缺的环节,其智能化改造是现阶段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规划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配电自动化的范围进行扩大,因为小的范围受到限制,会阻碍配电网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配电自动化的规模效益,应该提高自动化的覆盖率。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充分考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在对其系统的建设中,需要专业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保护定值等的设置,利用智能化设备的自动化功能,能够在最短时问内,对故障情况进行判断,从而有效的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配电感知预警
运行人员应该掌握电网运行的情况,预测在运行中存在问题,结合相关信息对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因为电网的规模比较大,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数据信息,如果小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判断,将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发生特殊故障的时候,报警器难以发挥作用,而且配电网动态感知预警功能,能够将电网当前情况和运行的状态进行预警和感知,同时,还能够根据以前的检测数据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关键因素和各个信息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形成结果及时、主动推送,实现预警功能。
2.3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再结合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准确的预测出用电的需求量,并对未来用电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用电管理的修复系统,用电管理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监督,如果用电出现异常的情况,主动进行报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显著提高了配电自动化工程的实用化水平,使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提升了工程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2.4建立信息化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
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大数据对电量进行分析,对每一年的用电量情况进行分析解读。明确当前系统建设要面临的用电量的变化与当地经济实力相结合,提高电力系统建设的针对性,系统建设人员还应该利用机动化技术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管理模块,对电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质量。
2.5强化配电及用电线路材料检测
在日常施工中,应该重视对输配电及用电线路材料的检测,在开工之前,应该对生产厂家进行选择,所购买的材料必须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之前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线路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跳闸等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线路安装的准确性,保证线路的运行安全可靠。
三、提高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实践的有效措施
3.1扩大自动化覆盖的面积
提高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实践首先就要将自动化的覆盖面积进行扩大,现阶段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范围较小,一般都是区域性的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区域性的自动管理,但对配电网整体的运行的助益较小。目前我国的配电网信息设备基础比较低,自动化建设的设备较多,技术应用实施工程较大,因而扩大自动化覆盖面积的难度较大。各地区的配电网管理部门要结合配电系统的实际清况,对终端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先强化监控设施的完善,逐步进行自动化的建设。
3.2加强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的建设
首先,要完善配电网自动化的终端使用处理,要实现自动化终端启动后就可以自动进行管理运行,具体来说就是当自动化终端设备启动后可以自动进行注册、接人系统等操作。其次,要尽快完善自动化模式的建立,在配电网中的各个系统单元进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系统软件模块与自动化的采集装置进行结合,对配电网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最后,要对自动化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及时将配电网信息进行分析与传输。
3.3无线公网的加密处理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中,其通信系统建设存在一定困难,如投资大、工作量大等,三遥终端的通信一般不采用无线公网通信。终端可通过公网安全接入主站系统,充分利用运营基础网络,实现配电自动化通信要求。因此,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时,需进行安全加密,并保证系统生产控制区与无线公网的隔离等。
四、结束语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实践对用电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对线路故障进行预警提示,是我国电网配电线路优化的重要措施。伴随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实践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对促进我国自动化配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璐琪.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4):145-146.
[2]李慧颖.供电企业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J].科技风,2019(35):163.
[3]张星.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