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杨锡元
[导读] 摘要: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经济、安全等因素,最大程度压缩造价,扩大工程效益。

        云南蓝达路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十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经济、安全等因素,最大程度压缩造价,扩大工程效益。基于此,本文先强调了路线设计的基础原则,然后详细分析了路线设计的要点。以期能够提高线路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公路运营需要,充分发挥公路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要点
        引言:我国社会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山区公路作为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公路建设也加快了脚步。但是山区地貌地形差异大,地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在路线设计上难度较高,路线设计作为山区公路建设的前提,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将影响公路工程整体,甚至引发大型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加强理论指导,设计过程中控制好设计要点,从而提高公路建设水平,促进山区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
        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基础原则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首先要保证山区公路功能的实现,尽量减少公路里程,压缩工程成本,山区公路设计应当选出符合规范、经济适用的线路。首先在路线设计前需要充分勘察山区自然环境,尤其是地形地势条件较为复杂,气候变化多的地区,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其次需要考虑到工程造价因素,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工程量,提高公路的社会效益。山区公路设计要充分发挥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控制施工成本更有利于体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再者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地形地势灵活布线,运用技术指标,减少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尽量保证填挖平衡,将土石方量控制到最少[1]。要建立超前原则,结合地质条件灵活设计,考虑到附近区域的社会发展,满足长期公路应用需要。最后需要严格关注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设计,务必保证公路运行安全,尤其是山体滑坡、坍塌等问题,需要优化设计主动预防。
        二、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本研究基于某国道工程,该工程为沿溪线,处于中型泥石流路段,施工期间泥石流滑坡造成短道,经过科学路线设计,运行至今并未出现断道堵车等问题。本文基于该工程路线设计经验,总结山区路线设计要点如下:
        (一)根据地形条件选线
        在河溪地形附近选线,尽量选择具有较宽台地的位置,在稳定岸坡、平缓地势附近选线。在陡峭山坡以及狭窄河谷区域,尽量在河段、山坡沿线采取桥梁和路基结合选线。在山坡区域选线,尽量根据山坡坡度、山脚高差进行选线,尽量规避高填深挖作业。若高程差不足20m,主要以路基为主,顺沿山脚进行布线;若高程差超过20m,顺沿山坡进行布线,坡度较缓,可使用路基方案,若坡度较陡,采取隧道、桥梁以及路基结合的布线方案。在微丘地形环境中选线,要结合挖填平衡的条件进行选线。在布线时,充分利用废弃地、荒坡,避免占用林地或者耕地。越岭地形条件,如对于高程差超过50m的独立山体,使用隧道工程,对于高程差低于30m的,可以选择路基工程,对于30~50m之间的工程选择边坡开挖作业,对比隧道施工和路基施工,择优选择。
        (二)根据地质条件选线
        滑坡地质条件下,坡岩土体较为不稳定,极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斜坡岩土移动,选线要注意绕避。通过滑坡位置的路线,要保证滑坡土体的稳定性,选择滑坡稳定的位置通过,要根据路线高低进行布线,一般情况下滑坡上缘和下缘较中部好,滑坡上缘要以挖方路基为佳,尽量减少滑坡的体量,下缘设置路堤,提高路基的抗滑能力。在岩层褶皱断裂带的选线,要充分考虑到积岩区域的岩性以及性状,尽量避免平行岩层走向,选择坡向和岩层走向相反的方向布线,避免出现顺层滑坡。布线要尽量规避和褶皱轴线和破碎带平行,尽量以大角度相交。泥石流段选线尽量规避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群,规避大面积分布泥石流和洪积扇区域,远离泥石流堵河段。在泥石流稳定区域,布线需要通过堆积区域,保障泥石流通畅排泄,要加强导流作业,避免设置路堑在洪积扇区域,桥涵不能对沟床断面压缩。在崩塌区域选线,尽量避绕大型崩塌段,要注意对路线位置的调整,和崩塌岩体保持一段距离,减少防治作业,可采取棚洞、明洞遮挡线路[2]。如必须在山坡下布线,需要布设堤坡,在稳定区域通过。
        (三)根据安全原则
        在山区路线设计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地势条件,在安全原则下布线选线,在未了解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下贸然选线,极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如高海拔山区布线,需要从一侧翻越到山坡另一侧,需要布设越岭线或者隧道线,明线可以让线路和环境妥善协调,工程相对简单。但是里程相对较长,在边坡作业中难度较高,可能影响到边坡稳定性的问题,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作业过程中出现泥石流、滑坡以及坍塌等安全事故。此外冬季明线路面会出现积雪,养护难度较高,会出现路面结冰、缝隙等问题,影响明线车辆的驾驶安全。而隧道线路对山体影响较小,开挖工程量较小,更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隧道工程线路布局较为困难,造价较高,略高于明线的布设。两种布设方式各具优势和弊端,必须要根据地势条件、工程量以及预算成本综合选择布线方案。

        图1国道G109越岭线淌河线设计
        (四)根据环保原则选择
        设计人员在线路设计需要平衡线路功能以及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严禁破坏山区环境,并注意山区公路和附近公路的衔接。在公路设计中,适当增加绿色设计,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公路设计,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长时间破坏环境,不断开发自然资源,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山区公路设计要严格遵守绿色设计,加强对林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山区多包括很多待开发林木资源以及农田,在公路投入使用后,车辆尾气会影响林木资源和农田。因此公路线路设计要和农田区域保持一定距离,中间区域设计绿化带,绿化带保持60cm以上,能够起到协调和隔离的作用。若山区附近有野生动物,务必要预留通道和防护栏,做到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山区公路选线要主动规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如果路段内有水源,需要注意避让或从下游通过,若无法避让,需要设置雨水滞留池以及污水处理池。对于无法避让的文物、古树,可由相关部门进行转移移栽,严禁造成破坏。
        (五)根据经济性布设
        在设计山区公路上需要关注公路线路的经济性,考虑到造价成本和经济效益。在沿溪线路线设计上,遇到复杂地段,无法绕避,工程量大,需要增加施工成本。但是沿线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有较大开发潜力,人口多,具有较高社会效益,此时可以增加工程造价成本,进行公路开发。如越岭线连续升坡,附近地区人员稀薄,人流量低,工程后续养护成本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则减少工程量,延后公路开发。
        结论:综上所述,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上,需要严格遵守基础原则,并注意控制设计要点,根据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安全原则、环保原则、经济性进行选线设计,满足公路设计功能,保证公路运行安全,完善我国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凯.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要点及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9):197-198.
        [2]易娟.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与实例探究[J].低碳世界,2020,10(07):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