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80例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月24期   作者:马龙琴
[导读]

马龙琴
   (射阳振阳医院;江苏盐城224300)
 
【摘要】目的:分析黏膜下子宫肌瘤80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实验组治疗中,将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对照组治疗中。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手术治疗情况明显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更少,P<0.05。结论:黏膜下子宫肌瘤80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妇科疾病类型较多,在临床上均多发,其中包括子宫肌瘤,肿瘤性质是良性,育龄期女性容易发生这一疾病,发病率较高,常见临床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主要临床表现是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等,随着患者逐渐增大肌瘤[1],患者腹部可扪及包块,部分患者存在腰酸背痛以及下腹坠痛感。分析黏膜下子宫肌瘤,危险性更高,患者长期存在月经量过多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合并严重贫血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治疗本病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随着临床发展分子生物学,从细胞实验方面,从临床方面,对子宫肌瘤发病因素进行了相应研究,进展较大,不过,目前仍然采用手术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仍属于治疗主要手段。本组将80例患者选择,分析了黏膜下子宫肌瘤80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分组办法是信封法,实验组40例患者,年龄22岁至55岁,中位36.5岁,病程最长是11个月,最短是3个月,中位6.5个月,多发、单发肌瘤分别是20例、2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1岁至54岁,中位36.0岁,病程最长是12个月,最短是2个月,中位6.0个月,多发、单发肌瘤分别是21例、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确诊,方式包括宫腔镜、B超、CT等;没有手术禁忌症;治疗依从性高、语言沟通良好;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精神障碍;子宫屈度过大;宫颈瘢痕。
1.2方法
   将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对照组治疗中: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为患者提供气管插管全麻操作,切口位置在患者下腹部正中处,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探查子宫、双侧附件以及其余脏器,钳夹切断圆韧带,剪开膀胱腹膜反折推开膀胱于子宫外口以下1cm。分离宫旁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子宫动静脉。钳夹切断子宫动静脉后缝扎,在子宫内口处,钳夹、切断子宫骶骨韧带,丝线缝扎,打开子宫后壁腹膜,钝性分离推开直肠,达宫颈外口下方。将膀胱、直肠充分推开,紧贴宫颈钳夹、切断主韧带缝扎,向上提拉子宫,沿阴道穹窿环切开阴道切除全子宫,连续缝合阴道断端。确切止血后,缝合盆腔腹膜,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后,为患者提供常规抗感染处理。
   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案应用于实验组治疗中:膀胱截石位,静脉全麻,扩宫棒扩张宫口至10.5mm,设置膨宫压力80mmHg,流速150转/分,膨宫液生理盐水,电切镜逐渐入宫腔,将生理盐水向患者宫腔内灌入,将宫腔镜置入,观察患者宫腔内病变,对患者肌瘤位置、大小、数量进行确定,利用针状电极,将患者子宫肌瘤包膜打开,充分暴露肌瘤,使用环状电极,将患者肌瘤切除,暴露患者宫腔壁残留肌瘤,利用环状电极切除,仔细电凝止血,术后,为患者提供常规抗感染处理。
1.3效果研究[3]
   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为痊愈;缓解症状,宫腔镜复查结果是没有明显肌瘤突出,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情况,为无效。前两者百分比相加之和是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手术治疗情况明显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更少,对比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全部妇科疾病患者中,子宫肌瘤占比52.3%,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占比10%,可导致患者发生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痛经等,可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影响。临床分析黏膜下子宫肌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是宫腔占位性病变,平滑肌细胞增生可导致疾病发生,发病后,向患者子宫黏膜方向生长[4],导致患者出现子宫腔突出情况,对患者子宫内膜进行表层覆盖,增大患者子宫内膜面积,会对患者子宫收缩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临床表现是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缩短周期、增多阴道分泌物[5],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可能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若情况严重,可导致恶性病变、贫血等情况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另外,发生黏膜下子宫肌瘤,受精卵无法着床,患者容易出现不育情况,随着临床提高医疗水平,临床提出了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效果较为理想,明显提高了患者治愈率。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6],给予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多数患者不认可,给予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症。临床实践得出,给予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开腹切除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办法,术后容易发生下肢血栓、出血等并发症,会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在以往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过程中,多数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方式,需要在患者身上做一个较长的切口,将手术区域暴露,具有较大损伤性,存在明显瘢痕,可对患者美观程度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心理影响较大,术中,患者相对而言较多出血,术后存在明显疼痛感,容易发生切口裂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盆腔环境、肠道功能以及卵巢功能,随着临床不断发展微创技术以及完善临床医疗设备,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逐渐广泛应用宫腔镜电切术逐渐获得更多患者的接受和认可。临床分析宫腔镜电切术,可利用宫腔镜以及器械,为患者提供微创手术,在患者宫腔内置入宫腔镜镜头,可以观察患者肌瘤大小、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清晰辨认患者宫腔病灶,通过图像,利用数字摄像技术,可在高清监视器上显示患者病变情况,进一步分析以及判断患者病情[7],该手术不需要进行体表切口,宫腔镜直视下,可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准确切除,患者创伤性较小,出血量较少,术后不会留下疤痕,对于现代女性来说,符合美观需求,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患者机体可以快速回复,在手术次日,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在1周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以及生活,充分保证手术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尽量避免患者发生子宫穿孔。
   对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来说,采取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可将患者生育功能保留,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复发肌瘤,利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行性较高,可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宫腔内病灶状态进行准确判断[8],对患者是否存在其他肿物进行确定,利用宫腔镜,可对患者肌瘤大小、方位以及邻近组织情况进行有效观察,避免手术操作损伤患者组织器官,将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下降,对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案来说,将其应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手术耗时时间较少,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患者发生子宫切口,可对患者子宫功能进行保护,治疗后短时间内可以再次正常妊娠,影响患者后续妊娠分娩程度较小,结合临床实践得出,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应对患者手术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确保手术动作轻柔,具有熟练操作技巧[9],对患者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充分了解,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充分掌握,紧密结合超声科室相关检查结果,在透视作用下,对患者残余瘤体进行有效清除,促使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均明显提高。
   相关性文献报道,在各种类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常用宫腔镜电切术,该术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在临床应用广泛。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术野较为清晰,术中不需要对患者腹壁各层组织以及神经进行切断,基本不会影响患者生理功能,可对患者子宫正常解剖结构进行保留,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接受度较高,另外,宫腔镜手术利用电凝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将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于0型肌瘤患者来说,有蒂,术中可以利用卵圆钳对其进行直接切除,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对于Ⅰ、Ⅱ型患者来说,肌瘤无蒂,尤其是前者,肌瘤部分在患者肌层深埋,术中需将包膜切开,对瘤核进行牵拉,手术耗时时间较长,术中会出现较多出血,由于宫腔镜手术可避免患者腹腔器官长时间暴露,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明显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下降,会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此次试验得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手术治疗情况明显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更少。结果提示,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价值较高。
   综合以上得出,黏膜下子宫肌瘤80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后续分析中,可增加患者样本选取量,可延长患者选取时间,增加本组实验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慧玲.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20):2957-2958.
[2]魏凤兰.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 v.15(11):161-161.
[3]刘文娟.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2):189.
[4]郝媛媛.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2).
[5]李凤梅.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18):62-63.
[6]李杰, 苏亦平.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及术中出血量观察[J]. 健康大视野, 2018, 000(021):38.
[7]刘杰.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8]匡海水.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健康之路, 2014, 000(009):63-63.
[9]程亚丹. 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的对比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20卷8期, 80-82页,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