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石油化工企业灭火救援安全工作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4期   作者:张仁荣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化工项目发展迅猛


         张仁荣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  青海格尔木  816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化工项目发展迅猛,中小型化工企业不断涌现,部分企业因安全先天不足、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引发的爆炸、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石油化工企业难度大、风险高,处置不当易造成救援人员伤害。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谈谈石油化工企业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注意事项,为消防救援人员提升现场指挥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  灭火救援  安全?
         近年来,全国发生了“1·7”兰州石化、天津港“8·12”爆炸事故、“3·21”江苏响水爆炸事故等重特大石油化工事故,这些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部分事故救援中消防救援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中的成功经验,根据灭火救援工作实际和学习思考,就处置石油化工类事故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石油化工灭火救援中遇到的问题
         1、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弱。企业专职消防队作为第一到场力量,本应起到“灭早、灭小、灭初期”的关键作用,但由于现有法规对化工企业专职消防队(站)建设规定不够细致,加之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和依赖心理,对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不够重视,部分化工企业专职消防队人员量少质弱,车辆装备普遍按照城市消防站标准配备,高喷、小高喷、泡沫、干粉主战车型数量、车载泡沫总量不能满足初期火灾处置要求,泡沫常备量不能满足火灾延续控制时间需求,泡沫储备量与泡沫供给强度不能满足水溶性危化品的处置要求,高喷车的高度、水平最大延伸距离难以满足高大设备、联合框架及液体储罐灭火需求。队员缺乏实战实训经验,部分救援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个人防护装备达不到现场安全防护等级,与危险源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现场消防车秩序混乱,造成增援力量无法发挥最大作用。部分队员心理问题凸显,影响队伍的整体实战水平等。
         2、石油化工灾害事故救援专业性强。现代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存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灾害处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消防救援队伍经常面对城市火灾扑救,参与化工灾害处置行动少,存在经验不足、专业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对灾害事故判断不清,导致采取的战术措施不够科学合理。部分地区消防车辆装备缺乏先进的大功率消防车(炮),无法满足化工火灾扑救喷射药剂量大、射程远(高)等要求;消防指战员缺乏化工灾害灭火救援专业培训、专家指导和模拟训练演练,业务骨干岗位变动和流失快,无法形成稳定、专业的灭火救援骨干队伍。同时,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灾害处置前沿理论研究缺乏。缺乏一支固定的处置石油化工类火灾智囊团,在发生火灾时往往是临时联系,缺乏长效机制。
         二、石油化工灭火救援安全注意事项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在保障灭火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抢救受困人员,迅速控制灾情。

当现场情况不清楚时,严禁擅自行动,严禁冒险蛮干;当现场情况基本清楚,无爆炸等次生灾害风险,灾情易于辨识研判时,需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果断下达指令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当燃烧物不清,现场情况不明,难于辨识研判时,参战力量要与现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当燃烧物已知,无人员受困,有爆炸伤亡风险,指挥员应采取依托掩体外围抑爆控灾措施,必要时建议指挥部扩大警戒、疏散范围。
         2、消防停车位置要“准确、有序”。
         在处置石油化工类火灾时,消防车要尽量停在上风或侧风方向, 停车地段平面不能低于事故点地平面,与燃烧罐或者槽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消防车辆进入火场后,应当按照火场指挥员指定的位置停稳车辆。车辆的停放姿态能够满足对火场进攻与撤退的需要,必须确保灵活自如地随时撤出危险位置。同时也要兼顾为后续增援力量提供停车空间。
         3、做好救援人员个人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救援。对于热辐射较强的现场,一线作战人员应着隔热服;对于煤气化厂房等有放射源同位素的现场,处置人员应采取着铅服等防护措施,对放射源进行处置后再进行其他作业;对于低温液化烃(乙烯、丙烯、乙烷、丙烷)等低温罐区处置泄漏、火灾现场作业,应着防冻服,并采取相应防冻措施避免冻伤;对于有浓硫酸、浓盐酸等其他具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泄漏时,应着防化服。此外,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应携带无火花工具和本质防爆型通信电台。
         4、设置现场安全观察哨。
         现场应设立内观察哨和外观察哨。内观察哨是指在事故现场派专人前往DCS控制中心,实时监测事故装置(单元、部位)的温度、压力、液位及工艺系统上下游关联等情况,遇突然超压、温度急剧升高等有可能对前方处置人员造成伤亡的状况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外观察哨是指外部安全员,一要控制、记录进人现场救援人员的数量,实时监控处置作业区处置人员动态,注意其空气呼吸器使用压力余量;二要实时观察现场火焰、烟气、异常声响、建(构)筑物、设备框架等情况,遇沸溢、喷溅、流淌火、爆炸、倾斜、倒塌等紧急情况立刻发出预警。
         5、配备先进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剂。
         器材装备的配置优化,直接影响到救援队伍战斗力的强弱,要出色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必须具有精良的车辆及其它器材。特别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更需要依靠先进的器材装备,充分利用移动泡沫炮、移动水炮、机器人、远程供水系统、高性能的泡沫消防车、高喷消防车、大吨位水罐消防车及先进实用的泡沫液转输泵等装备器材在火场上连续作战,发挥强大的作战效能。
         6、现场警戒要准确。
         在确定警戒范围时应坚持“科学合理,留有余地”的原则。一般来说,将现场警戒区分为重度危险区(核心区)、?中度危险区(事故区)、?轻度危险区(危险区)和安全区四个等级,出现灾情蔓延扩大、气象变化等不利于处置险情,根据灾情处置和动态监测情况,现场处置人员视情紧急避险、紧急撒离,重新调整警戒隔离区范围。根据救援需要,警戒人员以3-5人为一个行动小组,在警戒点进行执勤。
         结束语?
         本文针对扑救石油化工类火灾难度大、危险性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消防救援人员灭火救援时安全注意事项,是本人在工作学习实践中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罗永强、杨国宏.石油化工事故灭火救援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