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宇
哈尔滨商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新时期下,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专业化,同时也彰显出一定的独特性,但人才的培养成效依旧不能与学生的真实需求相契合。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环境结合,根据会展经济的特点来设计和优化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采取课堂教学与各类实践活动结合的方式,考虑会展行业在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人才的培养方案,让最终的培养成效与行业期待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基于此,本文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研究,力求拓展会展经济下的课程体系,让人才培养方案极具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会展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会展行业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兴服务行业,而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由于各地区对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上涨,学校随之带着长远的眼光来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不仅从会议和展览这两个维度来考虑,还应看清未来的就业前景和各时期的职业规划,从而让学生能够带着会展管理的知识与多种能力,具备极强的管理、计算机运用、外语等综合性的能力。为此,学校教育应紧跟时代进步趋势,重视行业期待与人才差异性,对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不断的完善,让专业课程体系愈发专业和独特,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
一、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定制”培养模式
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学校应从多角度进行全面性的考虑,结合教育资源、培养方向、市场需求和就业渠道等,对课程体系做到极大程度的优化,同时重视实践环节,从而将各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细致化的明确,不仅制定长期的教育目标,还将其划分为多个细小的目标,将培养的最终效果不断提升。具体而言,一是把握实践环节,探索“定制式”的培养模式,教师应借助多元的实习指导,使学生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知识的内涵、会展活动的潜在规律等,从而将获得的所有收获与长远的职业规划做到切实有效的结合,将个人价值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将自身的素质做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带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经验走入工作的岗位。二是创新会展实践活动,不仅采取会展策划、业界考察、校园自办展和专业讲座等活动为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补充,还可以借助“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参与日常教学,亦或者巧用“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教师走入企业,在挂职期间进行不断的锻炼,改变会展实践经验不足的局面,也走出科研转型难的困局。
二、注重多方结合,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教育是一个极具系统性的过程,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应注重多方的结合,从而才能搭建出专业化和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将“三位一体”的模式做到细致化的落实。
在实践中,学校与企业进行通力合作,首先对就业市场做到了解,对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掌握不同时期的教育方向,同时注意与政府和多个行业组织的沟通,在深入交流中搭建出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平台,不仅让学生获得长足发展,还有意识地为事业单位培养所需的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的综合型人才。具体而言,一是加强与各大企业之间的沟通,学校秉承着“主动而为”的原则,寻找企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理念、方式等的差距,与企业多对话,从而可以达成共识,为后续的校企结合夯实基础;二是探索课堂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的合作,依托“借力”的方式为产学研的有效融合带来推进,可共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会展大赛,同时设计科学的奖励制度,以奖学金的发放来激发出探究的热情,再借助集训营的组建来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中存在的脱节问题做到极大程度的解决。
三、遵循会展特点,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在新时期下,学校首先从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知识的传递入手,借助互联网资源与优势让课程内容在各时期均能得到更新,与行业期待值相契合,学生在全新的授课内容中看到会展行业的广阔前景。其次,重视与社会组织的联系,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创意策划、婚庆策划和广告传播等活动,使之看到课程知识与实践的会展活动之间的潜在联系。在一些庆典活动、会议、展览、体验、休闲、趣味等活动中,学生对自身的定位进行明确,对各类活动均能做到科学和有效的策划,同时与能让管理愈发可行和合理,从而将学生的视野做到切实有效的拓展,也能够看清就业的渠道,正确自身的不足并有方向的改进,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最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融入实习和实验等多个环节,对各种方式教学的效果做到强调,在紧张的学时中完成高效的授课,不仅是给教师带来的挑战,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诸多机会;另一方面考虑各时期的教学资源分配,从师资入手,重视软硬件的更新,搭配行政和资金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使教学环境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让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与行业期待相契合的同时,也能够逐渐高于行业期待。除此之外,基于人才培养定位所应具有的层次性,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应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对目标定位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可以在多种形式下寻求国外学校的合作,能够在跨院系的联合模式下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做到优化,让方案设计极具时效性与可行性。学生在全新的培养方案下,不仅可以掌握英语应用的国际化能力,还能够在多元的文化下强化其设计与管理能力,可谓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束语:
未来中国所具有的会展人才的科学培养需要学校教育、企业与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通力合作,在巧妙的对接中可以完成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精准传递,又能够在企业与社会的帮助下实现上岗与职业培训,让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彰显出自主性,迈向国际化和特色化,让人才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中,学校对会展专业的特点、行业期待等进行考虑,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走出校企合作的困局,加强多方合作,在共同努力中构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积累更多的行业经验,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苏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途径研究[J].商展经济,2020(04):99-101.
[2]巨鹏.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9):23-25+30.
[3]赵伯艳.提升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方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