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赵翠华
[导读] 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

        赵翠华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三义合小学  0665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革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从对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分析看,部分美术教师仍采用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接纳。此外,小学生天性活泼、性格开朗,容易对新生事物产生好感与好奇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与专业修养,勇于探索与创新,将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既可以掌握美术创作技巧,又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主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在新知中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课本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挖掘这些元素展开新知教学,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仔细研读课文,找到传统文化元素。其次,教师可借助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开展新知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找找三角形》的内容时,鉴于三角形运用的广泛性,在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形。由此,教师就可以将此类图形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形状。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当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外形轮廓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基于课本上的三角形图案,引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古代建筑当中的三角形图形。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建筑物都是艺术瑰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让他们观察这些独特的建筑物,发现其中隐藏的奥秘。学生在探究后能够发现,这些建筑物都是不同三角形的组合和变形,进而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随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建筑物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而让学生明白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了解艺术的发展背景和原因,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学习新知。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指导与艺术活动相结合
        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民间工艺,如泥塑、编织、窗花、刺绣、剪纸、陶艺、中国结等,这些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瑰宝,也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目前由于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些工艺品虽然精致美观、实用性强,但不少手艺已经失传或正在逐渐消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因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及自身经验的局限,对于大量传统工艺内容无法全部精通或涉猎,这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指导能力的同时,还可邀请艺术家或民间艺人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工艺品及其制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另外对于操作较为简单的工艺,还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予以掌握,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一技之长,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又继承了这种传统文化。
三、厚植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
        传统文化重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精神,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帮助学生厚植家庭观念。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与环节,从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在厚植家庭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关爱他人,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想理念。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欣赏与文化背景相结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美术作品及自然美等进行欣赏和评述加强重视。通过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欣赏和评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趣味,对艺术与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加强了解。另外在进行艺术欣赏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背后作者的经历、身世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在进行自然景物欣赏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及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如组织学生对郑板桥的名画墨竹进行欣赏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以展现其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性格特点以及艺术成就,在诗、书、画三绝中,墨竹更能突现其个性,利用在诗情画意对其关心民间疾苦的抱负,以及清风劲节进行体现,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借助艺术经典作品及名人生平,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结束语
        新时代,教师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术教育资源,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开展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培养出更具有艺术涵养的美术人才。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了解美术与情感、生活、历史、文化、社会的关系,进而真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云.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小学生(中旬刊),2020(03):96.
[2]殷新梅.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19:1.
[3]曹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0):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