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中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6
摘要:伴随城市人口的增加,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带动城市道路建筑发展同时,也对道路设计给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所建设的道路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确保道路质量,以此确保大众出行安全性和生活质量。道路结构设计合理性,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大众出行,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期间,应做好道路的设计工作,依据土地具体应用要求以及道路系统规划,进行科学设计。此外,也要把车辆行驶技术以及行人的要求等因素考虑在内,可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建设高质量道路工程。
关键词:结构化设计;道路设计;应用;举措;研究
前言:城市道路设计具有主观性、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基于道路设计特点,要求设计期间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需做好协作,依据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方案和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经验和实际需求,进行科学设计。此外,在道路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必须明确设计要点,优先做好道路功能的设计、路基与边坡的设计、道路交差路口的设计工作,设计要把不同车辆行驶技术以及不同行人的需求作为考虑因素,确保城市道路周围设施以及用地和景观与道路设计相协调并确保一致性,以此确保城市交通顺畅,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1.城市道路设计主要特征
1.1主观性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受到设计人员主观性特点的影响,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施工环节等,均需要不同设计部门以及设计人员的参与,各个部门的主观意见以及设计人员对于方案的建议、修正和选择,均受到人类个体主观意识的影响,由此可见,城市道路的设计具备主观性的特点[1]。
1.2复杂性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具有复杂性特点。城市道路设计与不同繁杂专业以及知识联系密切,从施工方案以及图纸的制定,涉及到管线以及排水、桥隧、道路等不同学科,增加城市道路设计和施工复杂性。此外,不同专业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分工和侧重点不同,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道路设计难度。
1.3系统性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期间涉及到不同部门,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业主单位等各个相关部门。在道路工程建设期间,直到施工完毕每个阶段均需要不同部门协同合作,才能更好落实好该系统化工程。
2.结构化设计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2.1道路功能的设计
道路功能的设计,需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需求、经济发展以及交通环境等来进行考究,如,设计人员在设计开始前要对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大众生活结构特点等考虑设计道路的功能,明确道路的设计等级与功能要求,后对实地进行勘察,结合地质的特点,设计草案。道路草案设计的重点和亮点为道路功能的设计,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纽带,不仅要具备行人功能也要具备行车以及美化城市等功能,在扩展人行道路行走范围以及具备行车分离以及车辆分流功能的基础上,也要具备复合性,以此确保城市道路整体的有效运行。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设计人员那可以选择利用增设过街天桥以及地下人行通道来实现,可有效把行人与车流分开,确保整个道路交通的顺畅性。
2.2路基与边坡的设计
若是路面边缘的高度和原来对面高度的差过大或者等于道路路面结构层厚度的+0.6米时,则需要清除约30厘米的表层耕植土,后进行基地碾压施工,回填6%的灰土。
若是人行道路床的厚度在40厘米上下,则要对路床底下和原来地面之间区域进行回填施工,回填约4%的灰土。针对软土类地基来说,受到道路边坡缓以及露天高低的影响小,因此,稳定度基本可以满足道路施工需求。但是,为了强化路基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考虑到沉降所带来的的英影响。
2.3道路交叉口的设计
道路交叉口位置的交通较为复杂,所以在设计期间要格外重视。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设计时,针对平面交叉路口可以利用渠化式以及分道行驶与加铺转角的模式进行设计。针对快速路和主要干道的设计,要控制信号灯的数量以及间隔距离,以此确保道路交通流的流通性与安全性。若是设计期间出现二者交叉问题,则可以选择应用立体交叉模式进行设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互通形式,可以保证交通集散性全面发挥[2]。道路交差路口的信号灯较为重要,设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结合道路车流量以及人流量等优化设计,这样才能营造安全出行环境,为行人以及行驶车辆驾驶者人身安全作保障。
2.4道路平面的设计
道路平面作为道路中心线与变边界线在地表面中垂直投影,也不仅可以有效展现地面形成和沿线两端地形具体位置意外,也可以展现人工构造物以及道路交差的布置情况。因此,在道路设计期间,做好道路面设计工作,可发挥道路平面的全部功能。道路平面设计期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在遇到线型地形环境时,设计人员要尽可能简单直接的进行设计。其二,在转弯设计期间,要尽量选择较为和缓的大半径曲线进行设计,控制好不同部分的协调性,避免急转弯问题的产生。其三,在高填方路段设计期间,要尽可能的选择缓弯设计形式。其四,如果在设计期间,遇到山坡以及道路起伏过大的路段以及地形时,要结合地形增设一些虎头曲线,以此确保必要的展长距离,实现最大纵坡的设计目的。
3.有效开展城市道路结构化设计的举措
3.1依据城市道路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城市化道路设计期间,骨架的设计需要把道路系统规划与指导、道路建设实际需求以及经济条件以及远期与近期的发展、当下交通建设要求以及实际需求等全部考虑在内,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化设计。此外,为了满足大众和不同车辆行驶技术的要求,在城市道路设计期间,也要选择适合、经济支出合理的技术,把路面类型以及横断面和平面的布置进行综合考虑。最后,设计人员也不可忽略城市道路设计期间周围两边道路的设计,把道路周围不同设施以及用地和街景景观等综合考虑,确保景观的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在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也要做好模型的构建,从力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可确保结构化设计的效率,确保设计方案的精准性和质量。
3.2结合道路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期间,以往工作人员常凭借自身经验进行设计,把道路工程最初设计方案确定后,明确工程的整体结构以及道路结构的大小尺寸,选择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由此可见,以往工作人员主要是利用对整个结构进行分析,对力学体系进行初步判断后,落实不同方面的设计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确保道路工程结构设计科学性和质量,设计期间工作人员也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融入结构化设计理念,从施工现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设计并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的实际操作可行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这样利于发现设计不足,及时变更和调整设计,以免依据原有方案进行设计,出现问题无法调整,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增加经济损失。为了强化结构化设计理念效果,工作人员可把整个工程划分为不同结构,进行细化设计,利于展现结构化与模块化的特点,整合整体,强化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性[3]。
结束语:城市道路结构化设计时一项综合性设计工作,利用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法落实道路设计,不仅对城市道路的设计以及未来的发展举措较大影响,也对城市居民出出行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必须给予道路桥梁设计足够重视,在设计期间综合去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做好平面定线以及横断面的检查、平面的调整等工作,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具技术性和经济支出合理的路线,才能设计出最优的设计方案,确保道路的应用周期,发挥道路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1]谢杨,杨继文,龚成.道路桥梁设计中结构化设计的具体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20):278+281.
[2]张光远.研究结构化设计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20,17(12):189-190.
[3]李宜敬.结构化设计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