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遵超
聊城市传朋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400
摘要:桥梁维修加固和养护是桥梁工程中的重点部分,且因桥梁工程的特殊性,经常会发生病害,对桥梁整体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为我国的交通运输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桥梁工程维修加固与养护是当前桥梁工程管理中的重点。
关键词:桥梁;桥梁;常见病害;养护;维修
引言
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维护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一次加固和养护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桥梁常见的养护维修问题、桥梁养护措施、桥梁养护技术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详情如下。
1桥梁常见的养护维修问题
1.1桥梁下部结构病害
桥梁常见的养护维修问题之一是桥梁常见的养护维修问题。桥梁下部结构中,盖梁是经常发生病害的构件。盖梁作为桥梁梁体部分的重要支撑,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能够为桥梁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盖梁的结构受力相对比较简单,只是受到重力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剪力和轴力的影响。常见的问题是发生氧化腐蚀和裂缝,会对桥梁的安全性构成重大隐患。墩台也是经常发生病害的构件。墩台的主要作用是将桥梁的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保证桥梁基础结构的稳固。墩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天气、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发生腐蚀和损坏等问题,对桥梁的安全使用造成影响。
1.2板端剪切裂缝病害
桥梁常见的养护维修问题之二是板端剪切裂缝病害。梁式桥以承受弯矩为主,因此早期进行空心板梁桥设计时设计者对于跨中抗弯承载力较为重视,往往容易忽视板端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板端箍筋加密段设置过短,早期设计时空心板箍筋加密段通常在1.0~1.5m左右,箍筋肢数一般为两肢,且常采用直径φ8的光圆钢筋,而空心板结构腹板厚度也较薄,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空心板梁桥的抗剪承载力。随着通行车辆的增多与加重,活载效应超出原设计荷载,空心板板端抗剪承载出现不足,板端附近腹板、底板会出现斜向裂缝,剪切裂缝通常发展较快,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易出现脆性破坏,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安全。
2桥梁养护措施
2.1下部构造养护施工要点
桥梁养护措施之一是下部构造养护施工要点。在下部构造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在施工放样过程中,需要认真核实桥位平面位置及高程,经建设方确定同意后方可施工;(2)台后范围内的填方应填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并采用人工电动夯机层夯实,不得采用大、中型机械碾压;(3)支座支承面要保持水平,由支座调平层调平,支座安装时,首先保证位置准确,墩顶支座纵横轴线、支座和标高的中心线相统一,确保支座与空心板紧密结合,接触支座的支承面及板底必须保持平整、干净,支座支承面与支座底面可用环氧树脂黏结;(4)钻孔桩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无破损检测;(5)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清孔按嵌岩桩要求桩底沉淀物厚度嵌岩桩不得超过5cm,摩擦桩不得超过20cm;(6)摩擦桩按设计桩长进行施工;(7)填方路基桥台,应先填土至桩顶,按规范压实后再进行桩基施工。
2.2板端剪切裂缝维修
桥梁养护措施之二是板端剪切裂缝维修。
对于带翼缘空心板梁桥由于腹板裂缝在桥梁检测时能观测到,因此往往能及时发现;后期设计时空心板常采用无翼缘空心板,腹板位置裂缝被遮挡无法及时发现,此时只能通过板底板端附近的斜向裂缝或横向裂缝来判断空心板是否出现剪切破坏,这就要求桥检人员能了解剪切裂缝常出现的位置及规律,区分剪切裂缝与普通受弯裂缝。空心板剪切裂缝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目前较为有效的加固措施是板端填充混凝土,增大受力截面,该方案需凿除部分桥面铺装及空心板顶板混凝土,在斜裂缝出现的板端空腔区域内植筋,填充微膨胀混凝土,增大板端抗剪受力截面,该方案的优点是能直接有效的解决板端抗剪不足问题,缺点是施工周期较长,且需封闭交通。对于带翼缘空心板可采取板端腹板加厚外包混凝土方案,增大腹板截面厚度,该方案需在腹板位置植入钢筋,并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进行凿毛处理,新旧混凝土结合质量对加固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在新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板端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合验算结果适当加长箍筋加密段长度,采用带肋箍筋,增加箍筋肢数,调整腹板厚度,设置弯起钢筋等措施提高空心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2.3新、旧路面拼接台阶的处理
桥梁养护措施之三是新、旧路面拼接台阶的处理。为了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采取错层式开挖旧路路面结构的方式进行路面结构的拼接。旧路沥青面层台阶设置在第2、第3车道中心位置往右侧10cm,二灰碎石基层台阶与沥青面层台阶错开25cm,以避开第3车道轮迹带。台阶位置通过控制铣刨机铣刨位置的方式控制。铣刨后的旧路沥青面层、二灰碎石铣刨料分开存放,以便再生利用。铣刨前,测量队根据台阶位置进行放样,并打设控制桩位,确保铣刨后台阶位置准确。由于新建路面整体纵断高程都较旧路有所提高,在新、旧路面结构层拼接时,主要为加宽部分水稳结构层与旧路结构层的拼接。在新铺水稳层与旧路结构层之间拼接时,为加强联结效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浇灌水泥浆:对于旧路二灰土、二灰碎石及沥青面层与新建水稳基层拼接处,施工过程中采用洒水泥浆处理。新建水稳层施工前,在旧路台阶立面浇洒水泥浆。水稳混合料经摊铺机初步压实后在新老路接缝处回灌水泥浆。在终压前,对接缝处再次回灌水泥浆,采用小型压路机终压收面。水泥浆配比(质量比)为:水泥∶水=1∶1。(2)摊铺机摊铺时,在摊铺机前5~10m范围内,对旧路台阶三角区域进行人工布料,以避免边部水稳混合料离析产生烂根。
3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措施
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措施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表面处理技术。桥梁裂缝宽度小于0.15mm时,宜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在裂缝处理过程中,表面处理技术相对便捷,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明确桥梁工程裂缝位置,并涂抹水泥浆或者环氧胶泥,涂抹完成后,对其实施封闭处置,由此能够达到强度标准。其次是注浆修补技术。桥梁裂缝较深,宽度大于或等于0.15mm时,采用注浆修补技术。处理过程中,将水泥浆液或环氧树脂通过压力灌注到裂缝中,由此能够达到填充、粘连等目的,注浆结束后,必须进行稳固处置,避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后是桥头搭板托空处理技术。受季节性水位变化,桥头填土沉降等问题会引起局部弱支撑、桥头搭板沉降变形、桥头跳车等问题。防止和处理此类桥梁病害,可以在施工时采用桥头搭板脱空处理技术,把桥头搭板安装在桥台、悬臂梁板顶端、填土等内部,避免桥端连接部位出现沉降问题。另外,可以在出现病害后,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填充桥头搭板处空隙,加强桥头填土的整体性和牢固性。
结语
在不同的维修养护对策的共同作用下,可为桥梁的常见病害有效处理提供保障,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给予常见病害分析与维修养护的对策以更多的关注,并将相应的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使我国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降低桥梁严重病害的发生率,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刘鹏羽.桥梁改扩建工程关键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18):141-142.
[2]刘巍.桥梁改扩建工程软土地基段新旧路基间的衔接技术[J].交通世界,2019,487(Z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