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睿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200040
摘要:文章以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多方面入手,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并提出了一些施工技术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众所周知,地基是建筑稳定立地的基础,一旦地基失稳,那么将会对整体建筑稳定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我们加强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研究,立足不同工程内容,做好相应施工技术的处理,从而更好地保障房屋建筑地基工程质量,维护整体建筑安全稳定。
1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特征
1.1复杂性
由于在我国不同地区,地质、气候等差异性较大,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存在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整体较为复杂[1]。不仅如此,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还分布有很多地震带,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容易受此影响,产生更加复杂的地质情况。上述这些注定了我国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
1.2严重性
对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地基是稳固之本。一旦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发生质量问题,那么对于整体房屋建筑安全稳定将会带来分外严重的影响。比如长期地基失稳,出现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房屋建筑受力不均,破坏整体房屋建筑的结构,严重时甚至引发房屋坍塌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3困难性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复杂性特征同时也造就了其施工困难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基,采用不同的地基加固技术。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不同,面临的地基加固问题也千奇百怪,这些都加重了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难度。并且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直接关乎后续建筑整体安全,尤其是在竣工完成后,如果发生地基质量问题,此时建筑物上部结构已经成形,再对其进行处理操作将会面临更大的难度。
2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2.1静力桩地质基础施工技术
静力桩地质基础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常用的一种技术,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技术处理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做好压桩机安装,要求压桩机对准桩位,做好压桩准备。然后启动门架支撑油缸,做好门架位置调整,便于吊插预制桩。二是起吊预制桩,在这一过程中,注意用锁具及钢丝绑住桩上部50cm位置处进行起吊,同时桩尖应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桩能够稳定准确插入地基之中,然后将桩帽扣好。三是进行稳桩与静力压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先启动压桩油缸,让桩稍微进入地基一小段距离,再进行桩垂直度调整,要求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2]。接着启动压桩油缸,正式进行压桩处理,要求控制好压桩速度,一般每分钟在2m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房屋地基建筑面积比较大,桩数量较多,可以将基础桩分成数段,在各范围内分别进行静力压桩。如果房屋建筑地基土质较差,属于黏土地质,那么在进行静力压桩施工时,注意不要只在单一方向进行压桩,否则会导致地基只向同一个方向挤压,整体压实不够均匀。
2.2地基基础优化策略
针对房屋建筑地基施工,面对一些局部软土地基的问题,做好地基基础的优化也非常重要。比如在面对砖井、土井等类似局部软土地基时,应注意做好地基回填,尤其是当井在基槽范围内时,应注意将井圈全部拆掉,拆深应控制在地槽下1m以上。针对井内填充材料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砂、卵石等材料,然后进行分层夯填,并进行压实处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在拆除范围内逆进行灰土层分层回填,然后进行夯实处理,直至槽底。图一是基槽下砖井地基处理示意。另一方面,在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如果局部软土有着较大的范围,且软基深度较深,如果采用传统回填料进行填充,将很难达到地基优化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回填料与周围天然地基土质差异较大,因此很容易削弱地基稳固效果。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软土地基基础优化时,可选择在防潮层以下,做好钢筋混凝土的设置,能够促使房屋建筑地基稳固性得到有效增强。
.png)
图一:基槽下砖井处理示意图
数字1:砖井,数字2:回填土
2.3注浆法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注浆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在具体实践方面,应注重以下施工技术要点落实,一是在待加固的基地旁,选择合适场地,提前放置好水泥搅拌罐、注浆泵、水泥注浆管等设备;针对注浆管,需要采用电焊进行连接,在注浆管底部,应采用木塞塞紧,同时从注浆管底部往上,每间隔15cm,便打一个孔,便于浆液向四周均匀扩散;二是以注浆孔布置图为依据,做好注浆孔放样工作,要求不同注浆孔间距误差在30mm以内;然后借助小型电动钻孔机,做好打孔处理,要求保持打孔的垂直度,孔径控制在75mm左右,最后插入注浆管。三是注浆孔四周,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孔,注意做好养护,一般养护时间在12h以上[3]。四是进行浆液配比,按照设置好的浆液配比,每次向搅拌罐中加入200kg水泥,按比例加水,掺入外加剂,同时注意控制好搅拌时间,一般在4min左右即可。如果发现浆液中存在沉淀,则本次搅拌浆液全部作废,重新进行搅拌。五是开始进行第一次注浆,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注浆顺序,逐个进行注浆,每次在完成注浆后,需要及时采用木塞将管口堵住,避免浆液从注浆管喷出,保证注浆效果。在注浆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注浆压力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停止注浆,查看是否出现了漏浆或其他问题,然后结合实际问题,做好针对性处理,比如调整注浆压力、改变注浆顺序等。其中注浆允许压力可由此以下公式计算:,其中pe是指注浆允许压力,C是指注浆次数的相关系数,一般取0.1,T是指覆盖层厚度,k是指注浆方式系数,如果是从上到下,取值为0.8,反之,取值为0.6。是指地层因素系数,取值为0.5至1.5。h是指注浆段距离地面的深度。待完成第一次注浆后,需要及时采用清水清洗注浆泵以及注浆管中残留的水泥浆;然后进行养护处理,一般养护时间为12h,此后第一次水泥浆液已经基本完全凝固,然后再开始进行第二次注浆,注浆方法与第一次注浆相同。
2.4换土法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一般形式变化多样,当遇到软土地基范围较小且深度较深的情况,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可直接采用换土法进行地基处理[4]。这种施工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碎石及其他换土材料,替换掉原本的材料,从而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对软土地基进行冲击处理,待形成相应孔径之后,然后将需要换土的材料填入孔径中,在从而将材料与软土土质结合在一起,为提高整体性,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粘加剂,能够保证碎石彼此快速粘结,成功将软土地基中软土质置换成强度较高的硬质土质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该项内容施工技术组成众多,因此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特征,并针对不同的地基处理加固技术,做好相关施工技术处理措施的落实,从而更好地保障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维护房屋建筑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王云峰.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科学大众, 2020(3):7-7.
[2]张建良.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居舍, 2019,(007):71-71.
[3]王康.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8):187-187.
[4]杨树良, 刘东坤.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J]. 施工技术, 2017,(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