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期   作者:王旗军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日益增多,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
        王旗军
        国网芜湖市湾沚区供电公司,安徽,芜湖,241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需求也日益增多,配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电能的任务。在配电线路施工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技术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设计路径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难,这给输电线路施工带来新挑战。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质量分析,为电力工程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保障供电的可靠性需要重视输电线路的质量问题,严格把控电力工程质量。因此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优化方案、规范施工,是配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关键词: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的地理环境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人员应结合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来进行施工设计。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从而间接地提升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效率。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为能使电力系统建设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电力施工单位对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地对电力工程领域的技术进行研究。
1、电力工程线路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
        任何工程的施工前期都需做好充分准备,通常准备内容有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相关人员及施工的材料管理。施工设计图纸作为施工的灵魂能为施工人员提供清晰的施工思路,为工程施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具体到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能有效减小输电线路被雷电攻击的概率,还能确定施工开展的地点和日期,提升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效率,使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所保证。当前我国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图纸仍存在缺陷,设计图纸时所思考问题仍不够全面。
1.2基础技术问题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技术对于工程的开展也起着最为基础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须重视基础施工技术的问题。该技术主要的内容是通过对于杆塔预埋部分进行施工,确保杆塔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使杆塔处于竖直状态,不发生下沉状况。当前基础施工中被运用最频繁的施工方式为阶梯型基础、岩石嵌固基础以及联合基础,这三种施工方式各有特点,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面临不同的施工环境将会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在不同地形条件、气候因素的环境中进行施工时应选择最佳施工方式,从而使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
1.3电力电工程线路施工占地面积大
        在进行电力工程线路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施工占地问题,需对占用的土地进行补偿,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对旧电路的维修和改造。城市用地紧张,如处理不好占地问题,则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2、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技术
2.1复测分坑
        设计单位在输电线路设计完成后,在施工时要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除向施工单位移交图纸资料外,还要将线路的走径方向、杆塔位置等现场资料以桩位的形式移交,以便施工单位施工。上述交底到开始施工可能会有一段间隔,现场情况可能有些变化,桩位标志有可能丢失,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根据设计资料对现场再进行一次测量,这就是复测。分坑则是将图纸中每基杆(塔)的基坑、拉线坑以及施工用的各种地锚坑进行现场定位,以便土方开挖。在10kV高压配电线路中复测分坑是架线工程的关键点。合理线路路径既要满足降低线路投资,又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这对线路复测人员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复测时不仅需要运用测绘知识,还要准确分析地形、地质条件。

对设计图纸提供的杆位分布、杆塔转角角度、杆塔高差测准、记录,并分析是否合理。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确保复测的准确性。
2.2杆塔选型
        杆塔一般分为电杆和电力铁塔,电杆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杆和钢管杆。选择杆塔主要应考虑线路的电压等级、线路回数、导线型号、地形地质情况以及使用条件等,并应考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通过综合比较择优选用,但应注意线路采用的杆塔形式不宜过多。对于10kV线路,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或钢管杆。电杆的截面形式有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形截面。最常采用的是环形截面和方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电杆有等径环形杆和锥形杆两种。等径环形杆的稍径和根茎相等,有300mm和400mm两种,一般制作成9m、6m、4.5m等三种长度,使用时以电、气焊方式进行连接。锥形杆的稍径有190mm和230mm两种,配电线路一般使用锥形杆,对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可根据情况采用等径杆或方形杆。
2.3排管式施工技术
        将直埋式与排管式两种电缆施工技术进行比较,虽然前者在实际施工中能够为整个工程施工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但其也存在一定的施工约束性部分,也就是说,若施工中电缆数量比较多,并且这些电缆集中于同一通道情况下,该种方式在其中的应用就会面临一定施工困难,但通过运用排管式施工技术,就可以很好的改善上述问题,而且应用成效也比较明显。关于排管式施工技术在配电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在排管预埋所处区域进行深度大约为700mm左右的挖土作业,然后将排管预埋其中,若排管预埋位置为人行道的情况下,则对预埋深度要求为500mm;(2)在布置配管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排管之间相隔距离,一般情况下,间距设施为20mm,这样的距离有利于电缆施工更好的散热;(3)在实际施工时,对于排管沟底部分的边坡施工,应该预先留出切斜部分,要求倾斜应在坡度的0.55%以上。
2.4杆塔技术
        塔杆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选择影响着输电线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当前被运用最为频繁的塔杆种类为铁塔,铁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用时限较长,不易受到风雨的损坏与侵蚀,因此受到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喜爱。在实际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普通的塔杆不足以满足线路的支撑要求,因此如今的塔杆都是经组装后再使用。但使用塔杆组又会产生其他附加问题,因此必须考虑塔杆组的材质及塔杆组的组装方式,还应明白塔杆在组装后的避雷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再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后,施工人员再进行输电线路的施工,以此来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性,使输电线路塔杆的安装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2.5架线技术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架线工作主要有张力展放以及拖地展放两种方式,其各有特点。张力展放需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才能进行,这对于企业的财力耗费较大,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保证导线的完整性,而拖地展示则更多依靠施工人员的操作,能极大减少企业资金的耗费,但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拖地展放时导线会与地面产生摩擦,从而可能造成导线的磨损。因此,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在进行在线工作时要寻求的不是完美的架线方法,施工相关单位应考虑怎样做才能使架线工作开展能实现最小的资金与能源损耗。
结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在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探索、研究电力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朝东,郭铁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2(33):116.
[2]黎嘉乐.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9(33):210-211.
[3]周银河.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17):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