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期   作者:陈崤宇
[导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陈崤宇
        广西漓昇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行业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使用,在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依靠传统技术的人力成本支出。本文以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为研究内容,在对电力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使用的相关技术加以介绍,从而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
        引言
        智能变电站指的是依托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以一次设备参量数字化与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运行的实时化全景监测以及自动化运行控制等,促使变电可靠性得到优化,提高资产利用率,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行和控制中,智能变电站为核心,发挥着衔接发电、输变电,以及配电等的积极作用,助力电网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聚集,推动智能电网更好的发展。
        1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的特点
        为了提升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满足电网运行方式要求,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把良好的系统进行继承,延续并发展了传统的变电站的功能,将变电站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现阶段电网系统结构和网络通讯等工程方式进行升级,更好的实现智能化的功能。变电站的一次设备作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保障一次设备的安全,对其设备运行进行控制、运行模式进行测量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变电站采用智能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整合数据,无人值班的目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发挥了国家电网的功用,在先进设备智能化的推行过程中,智能变电站的各项数据得以高效的传送,并对其进行精确的分析,在故障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提示管理技术工作人员,在保证了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帮助解决了问题。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够全程监控整个变电站,控制变电站负荷,以达到变电站高效率运行以及提高国家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2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需求分析
        2.1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依靠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控制,然而,相比较传统变电站来说,虽然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可靠性却相对于以硬件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变电站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降低。基于保护、测控环节的增加,以及包括过程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间隔层保护装置的共同作用,以至于系统整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加以响应,从概率学的角度分析,相关环节越多,其可靠性、安全性也就随之降低。因此,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2.2信息的全网共享
        智能电网的实现,是基于对区域电网数据的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共享提供了可能,移动通信技术在带宽、容量上的提升,为偏远地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支持。然而,随着智能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共享的数据呈指数增加,现有主站、子站间的数据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以至于相关数据无法及时完成交互共享。为此,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中,需要对现有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升级,在确保主站与子站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完成。
        2.3系统维护的可视化升级
        由于原有二次回路设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当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了网络虚回路设计的形式,然而,由于该部分无法通过直观展示进行讲述,以至于在掌握相关维护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涉及到智能变电站的临抢修工作,严重影响了检修的效率。

在此情况下,则需要从便于维修的角度出发,增强系统维护的可视化,在减少虚端子数量的同时,降低虚端子之间的关联性,使系统的可维护性明显提高。
        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技术措施
        3.1面向间隔的纵向集成装置实现技术
        面向间隔的纵向集成装置简单来说就是在加入测控、保护、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以及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借助高性能实现不同设备之前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故障自我恢复能力与响应时间。而高速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现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队员信息交互接口设计变为可能,借助智能识别各种类别的数据信息,网络带宽的职能分配也变为可能,有效规避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网路闭塞使得整个系统可靠性大幅减低的现象。
        3.3主站与子站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技术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构建需要以内部数据信息实现高质量共享为基础。过去移动通信网络在容量带宽上一方面降低了整个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导致主站与各子站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共享效率不高。基于此,相关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创新与完善当前运行的服务总线通信系统,除了基本的增加网络带宽的容量之外,还应当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主站与子站的数据库。如此这样,一方面为主站与子站之间的信息数据实现共享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较为精确的数据监控,了解到各站点工作的实时状况。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还应当创新与完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安全系统以及软件安全系统,尽可能减小智能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遭受外部网络攻击而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3.4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全境观测技术
        就目前实际状况而言,大多数智能变电站都处于无人值守或者少人值守的状态;基于此,智能变电站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借助远程控制完成的;只有当智能变电站出现故障问题的时候,相关部门才会组织检修人员前去维修。但是,因为信息交互系统的影响,所以导致当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远程监控系统不能满足当前实际戏曲,使得当前智能变电站故障的反应存在延时性。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监控系统的有效性与时效性,相关部分应当在对当前现存信息交互系统进行升级的基础上,广泛应用远程全境观测技术,从而切实强化智能变电站主站对各个子站的远程监控能力,进而提高智能变电站日常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3.5基于服务的主站、子站远程交互技术
        结合当前网省调主站之间的服务总线通信,主站、子站远程交互一般能够使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广域服务总线;在设计方法,应当符合调度主站和各个变电站之间电力实时监控的相关规定要求,垂直方向上可以将变电站系统与各级调度连接在一起,水平方向上可以将变电站的三个安全分区有效融为一体,从而后续相关服务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建设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将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智能变电站又是智能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变电站智能化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应该努力达到智能变电站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综合集成化、工作状态可视化、和信息互通的高能化,从而实现变电站和各级电网之间的有效互动,保证电网安全平稳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7):81-82.
        [2]降春雷.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异常现象及处理[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10-05].
        [3]王燕,王青,孙名妤.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4):139.
        [4]吴毅,苟文庆.关于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的研究[J].科技风,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