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期   作者:黄科熠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力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黄科熠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  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力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因此,对输电线路建设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输电线路建设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通过建立一体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可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基于此,应加强对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引言
        现如今,随着居民日常生活用电量和社会公共设施用电量逐年增长,对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为一旦传输线出现故障,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所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社会发展思想领导下,我国对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逐渐实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1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面临的问题
1.1分区、片区检修承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用电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此影响下,输电线路建设的扩大也为实践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期间提出了分区和分片的承包策略。传统运行检修主要采用分工或零碎的承包责任模式,这种方法并无法实现完整的操作和检修,当线路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定位和发现问题,此外,每个承包区都应对自己行政管理部分进行责任负责,当遇到失败时会彼此推脱,这样就会无法全面实现有效的合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2检修技术有待提升
        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其检修水平会极大程度影响其发展,当遇到问题时使用正确的检修技术,可以降低输电线路的停运率。现阶段,我国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仍缺乏专业性,检修负责人员缺乏耐心,无法真正融入检修技术工作中,因此无法实现紧密合作,而对于技能水平较差的检修人员而言,运行检修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情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不清、分工不清的现象。由于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是一项需要高级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技术人员之间应该通过密切合作以提升运行检修效率,但实际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令人堪忧,现有检修工作也未能统一协调,最终导致工作混乱。
1.3智能化运行检修水平低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由于智能运行维修水平低,缺乏集成的管理模式,因此会影响检修效果,而为了提高检修的智能水平,有必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技术支持下,有效解决运行检修智能水平低的问题,通过建立先进的现代智能系统,以不断提高运行检修效率。目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某些落后和偏远地区仍使用手动检查,这样既不能提升工作效率,还无法保证检修质量[1]。
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输电线路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实现一体化管理是最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对输电线路实施了定期检修制度,但是检修工作更多地取决于先前的检修经验,故无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目前,电力系统已开始朝着高参数和高电压的方向发展,运行检修技术也已得到改革和调整,在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一旦输电线路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从而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电力系统是不断更新和升级的,因此,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期间需要应用更成熟的集成技术,例如现代通信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进而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3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3.1创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输电线路系统结构很复杂,为了从根本上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就应该创建用于操作、维护和检修的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各种智能技术等,打造智能运行检修的整合管理系统,以及时预测隐患,然后预先制定检修计划。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记录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当突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通知运维人员,进行相关处理以解决问题,同时,在实施集成管理之前,有必要评估当前线路状态,针对当前输电线路进行专业且深入的评估,做好各项评估工作,以建立综合管理体系。
3.2打造智能化平台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综合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故障排除效率,确保故障发生后可以精确定位,但是目前由于输电线路检修效率比较低,因此,应该依靠智能技术创建一个智能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内可以对智能信息监视和传输,以减少检修工作的时间。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无线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和定位等,常见智能技术包括GIS技术和GPS技术,GPS主要负责传输线故障,可以有效分析运行数据,与其他技术相比,GPS技术具有更多的定位功能,可以及时发现线路中的故障,实现运行检修工作的集成化管理。
3.3创建信息数据库
        由于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开发等检修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应创建信息数据库来进行存储,并分析每条传输线和设备等相关信息,通过参考数据库,检修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提前预测隐患,以便采取对策。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应保持其真实性,这样可以为尽可能多的功能线路进行故障预测,且电力公司在进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期间应实施集成概念,以确保可以实现科学和系统的维护,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在不断深化智能模型在集成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运行检修水平[3]。
3.4提高检修人员素质
        输电线路无论是运行阶段还是检修阶段,都离不开人力的存在,因为人员是电力企业管理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的主体,相关负责人必须注意检修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在招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人员期间,应根据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形成规范的人员选拔制度。同时,输电线路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加强对运行检修人员的定期检查,并通过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员工运行和检修能力,以便能够充分利用高科技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4]。
3.5运行检修技术关键点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是对故障的大修,在实际运行中,通过对输电线路相关设备进行监视可以及时查看运行状况,这样可以便于区分需要大修的设备和不需要大修的设备,并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条件制定具体的维护方法和维护周期,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综合性的管理效率,同时最大化经济效益。运行检修期间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监控技术和数据库分析技术等内容,这样能够为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一体化发展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电力需求逐渐增加,这就导致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期间会出现工作困难的情况,因为传统检修的时间较长,很难满足人们对用电的需求,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效率。通过构建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将运行检修一体化进行管理,从而改善信息数据库和先进运行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以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杨仕鸿.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1):108-109.
[2]胡滨,马一民,刘开,等.浅析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4(006):395-399.
[3]魏汉峰,彭真君.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008):324-325.
[4]高可为,商善泽,张双峰,等.500kV输电线路工程"建监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探讨[J].建设监理,2020,252(06):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