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红红
萧山区靖江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223
【摘要】精准教学是当下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正被很多学校所探索和实行。精准教学需针对教育对象做出精准的研究,从而找到某个具体知识点对于某个学生更适合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本文以统编本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说》一课为例,探究精准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准教学 初中语文 《马说》 课堂应用
一、精准教学的理论概述
“精准教学”,是20世纪60年,奥格登·林斯利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主张学习即操作条件作用,以流畅度(Fluency)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发展的指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精准”,意为“精确、准确”, 它使思维和习惯、内容和形式、知识和技能达到高度统一。通过对学生的“准确度”和“速度”进行分析,就可以辅助教师和学生判定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是否需要增加其他的训练加以巩固。研究表明,精准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教学措施。
二、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上一堂课,首先要明白,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不要迷失方向,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以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需要你用心揣摩课程标准,使教学目标科学;精心研读教材,使教学目标精确;细心分析学生,使教学目标有效。
《马说》是统编本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要求学生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因此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文言文的要求,笔者最初将《马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可是这样似乎忽略了目标设置的精准性,比如:哪些词语、句子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疏通文意时,需要注意哪些句子的翻译?又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抒发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模糊的,难以达到精准教学的要求。
于是,基于精准教学的要求,笔者又将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修改如下:1.带着情感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能够口述全文大意,说出“且”、“食”、“策之”、“临”等 11个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能够正确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四个句子,并从中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调整词语位置、反问句的翻译、补充省略成分); 3.通过朗读文章相关语句,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4.参照示例、选择角度,从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等角度谈谈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
三、展开精准教学过程
课堂的教学开展即是对目标的完成过程,设定了精准的教学目标,教师按照其进行课堂教学,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精准目标的完成。
围绕《马说》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上展开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1. 采用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朗读全文,教师纠正错误的字音,并指导节奏划分;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词语手册》疏通文意,遇到难点字词时小组合作解决。然后,教师检测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最后,采用抽问的方式,让学生口述全文大意;3. 朗读《马说》中三句带“也”字的句子:(1)不以千里称也(2)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不知马也。通过三个句子的分析,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4呈现示例:笔者选择伯乐这个角 度,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发现人才、惜才爱才,要有眼光,要懂得识别、发现别人优点。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谈一谈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四、落实精准教学评价
传统的粗放式的课堂评价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落实精准教学评价至关重要,是对一堂课的总评,也是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检测,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依据评价来考虑是否需要增设别的练习加以辅助学习,调控教学进程和布置课后练习。
基于《马说》的教学目标,笔者为其设计的评价项目如下:1.小组或个人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2.采用“抽问”形式,学生轮流准确地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 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个重要句子,读出语气,能够表达出作者当时的情感,其他学生补充; 4.学生采用“我选择…… 角度,从……中得到的启示是……”的句式,表达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笔者在《马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设计好的课堂评价来随堂诊断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比如,在第1和第2个环节里,个人读、小组读,通过精准教学评价,就可以知道学生是否能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能否将文章顺利地翻译下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有部分学生不会,不熟悉的,教师就停下来,可以反复多次地进行重点字词落实,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当然,也可以通过精准教学评价,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比如,在教学环节3中,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达成目标,笔者还设计了课后学生评价表(表1),据此笔者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想想这堂课的目标落实情况怎么样、为什么,不足之处该采取什么措施弥补。
五、结语
精准教学虽依赖于信息技术,但不可否认其带来课堂的益处,让学生和老师都能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和教学。精准教学以精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精准教学过程为主要内容、以精准课堂评价为保障,融精准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过程与精准教学评价三者为一体的教学,环环相扣,落实好每一步骤,我们的课堂将会是最高效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准教学必定能成为当下最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美凤.“精准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付达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