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彩云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第一中心小学 514361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指导者,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状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肩负着班级管理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结合作者调研和工作经验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做出探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要点;管理策略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者,还承担着班级的实际管理工作,照顾孩子的生活和琐碎的日常,这使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的接触非常频繁,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班主任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小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1.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要点
在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施中,班主任教师往往形式化地进行工作,并未在实际工作中传授学生所需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无法有效为学生提供帮助,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极为低下。同时班主任对工作创新意识欠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1.1用爱实现高效管理
目前很多班主任教师工作态度模糊,责任心不强,对班级管理工作采取模式化的应付,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进行工作,缺少对自身岗位和职业的尊重,实际内心中没有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使命感,对于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单一地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很多中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的思考,经常反复使用同一种管理方式或者应付了事,导致很多学生产生的排斥的意识,也有一些学生因此产生了无所谓或者不在乎的心态。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倾注更多的爱与责任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关心和爱护换来学生的信任与支持。
1.2修正管理理念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工作考核标准就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品格的缺失。同时也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身上其他的优点,造成学生内心产生一种以成绩来区别“好孩子”和“坏孩子”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建立。
同时班主任缺乏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管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内心感受表达,采取一概而论的管理方式会导致部分学生缺少管理强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良表现,班主任教师应当帮助孩子在班级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充分发挥不同孩子的特点和长处。教师应细化管理方式,注重提高孩子的在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到班级之中,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2.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
班主任应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结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尽职尽责,努力优化管理模式,使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与新时代的发展思想同步,为学生们创设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
2.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态,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沟通帮助不同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排解日常生活中的困扰。与此同时,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增进师生感情,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班主任教师应当多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打开孩子心灵的窗口。利用不同的出发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能与孩子产生共鸣,例如从朋友的角度或者亲人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学生能让学生放下心理戒备,敢于和老师说“真心话”,充分的交流对提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质量有显著效果。
2.2结合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有健全的人格,能在学习和工作中适应不同的环境,能与人正常的交流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干扰,班主任教师应当加强心理教育措施,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取向和社会价值观。举例来说,班主任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充分认识自我,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内心中要有上进心的理念,知道珍爱生命,面对困难能够勇敢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对人生的发展有目标和追逐的动力。同时班主任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人生轨迹有显著的影响,正确的意识形态能帮助人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周围的环境,在复杂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都有重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离开学校后迅速在社会上立足并终身受益。班主任教师要通过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学生个人修养,锻炼学生的意志性格,增加学生对社会的探认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彦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学周刊,2021,(2):169-170.
[2]李登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1,(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