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玺
河北省怀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 076150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要素组成,其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把握好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本质,优化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既要充分凸显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还对学生提出了具备与信息技术知识相匹配素质的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个体对学生的敏感度与对学生价值的判断能力,能够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去获得与处理信息,敏锐地感知信息的变化,并且能结合信息来源对其影响进行预判。②计算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计算机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指的是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并且创造性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④信息社会责任感。指的是个体在信息社会中道德规范、行为自律、文化素养等方面应该尽到的责任。
2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2.1 促进学生的信息意识确立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和思维都未发育完全的阶段,但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开始形成,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十分关键。初中生的思维未完全形成,他们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较低,以及对信息的价值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的评判。教师应当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正确建立信息意识。
例如,在进行“信息获取”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如通过互联网查找,或是通过时事新闻来搜集。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任务,让学生搜集并整理一个热点新闻的大致信息,比如“美国政府关门”,让学生以此为关键词,自行搜集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自己搜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理起来,最终通过整理好的信息,从中分析出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并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预测,推测此次事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通过这样的课前学习任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等,逐渐了解对信息的获取,并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收集查找需要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
计算机思维是一种高层思维。计算思维指的以计算机学科方法、定义去判断、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计算机思维具有抽象、系统性,它看似一种简单的思维活动,其实需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运用各种信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思维方式,还要求学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思维模式都已经固化,他们在思考和创新方面都缺少魄力,不仅不利于其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且给其信息思维的提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显然在教学活动中急需对学生加以引导,针对性地促进其信息思维的提升。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开发、设置问题,营造有趣的氛围,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
如在学习与“复制、删除和移动文件”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中超级英雄偷盗电脑文件的片段,借助快速切换的镜头、紧张的情节给学生的感官以刺激,丰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然后,结合电影片段提出一些问题:你知道计算机中一些图标代表什么意义吗?电脑文件都有哪些种类?如果你是影片中的偷盗者,你知道如何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文件吗?复制文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移动文件的方法有哪些?文件删除后还可以还原吗?你知道如何彻底删除文件夹吗?如果你是电脑文件创建者,你知道如何查看自己电脑中的文件,查看文件有没有被盗吗?如此能很好地引发学生讨论,进一步加深其印象,然后,教师可以抓住重点去讲述文件复制、删除和移动知识,而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可以强化记忆,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复制、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知识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无形之中促进其计算思维的提升,完成相关的培养目标。
2.3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应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责任担当也是现代人才的关键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也要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严格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准则与法律法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渗透德育教育,将信息社会责任感相关内容融合在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更好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而下定决心在网络中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比如,在讲解“信息甄别与管理”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在课堂中分享网络诈骗案的新闻视频素材,观看完后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许多信息需要仔细甄别,不可盲目轻信。又如,在学习“优化计算机”相关内容时,教师还可创设出计算机中病毒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去呈现病毒入侵后对计算机的危害性,让学生认识到不能随意打开不知名的软件、文件,更不能传播病毒,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同时,教师还可导入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去创设情境,比如一些对黄赌毒进行宣传的信息,或是损害他人权益的信息,以此去倡导学生要遵纪守法,维护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必要,身为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紧紧围绕着信息技术学科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将其渗透于课程教学体系当中,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薛锋.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2):17-18.
[2]倪泗洋.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 读写算,2020(34):153-154.
[3]陶小俊. 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 读写算,2020(3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