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秋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高中生迈入大学校门需要攀登的最后一座山峰,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学习方面做好督促工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研究表明,由于各方面因素,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低于平均水平,所以,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高中是一个上下衔接的阶段,从一个相对松散的环境步入到紧张的高中时期,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面对突然增大的学业压力,导致高中的学生们心理压力得不到很好的释放,进而会影响他们在课堂的听课效率,进一步增加学习上的压力,形成一个不好的循环,滚雪球越滚越大,这时候,我们教育者就主要担负着减轻他们心理压力的责任,并且要将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贯穿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加强和同学们的交流和沟通,增加与家长的配合工作,在学校,家庭的双重配合下,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为祖国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要依靠班主任,也需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在课堂中要度过很长的时间,所以利用各个学科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十分重要。在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当中有着很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各科教师需要承担起责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自己的学科特色,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常态,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例如:历史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名人事迹,比如著名的电灯发明者爱迪生,他在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喜欢提出与课堂无关的古怪问题,“树叶为什么不是圆的是方的;2+2为什么等于四不等于五,老师认为他智力上有缺陷,自己不好好学习还影响别的学生,因此爱迪生在入学三个月的时候,被老师退学了。但是他的母亲当过小学老师,她从爱迪生的身上看到了好的苗头,便亲自教育他,培养他,疏导爱迪生在学校受到嘲讽导致的心理压力,并让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通过母亲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最终学有所成。学生可以通过该节历史课学到:不要自己给自己施压,当外界环境给自己造成心理困扰的时候,要正视它并且解决它。
二、组织多彩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从娱乐与笑声中,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向同学们介绍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在2000年,由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把每一年的五月二十五日定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我爱我,不仅表明了真爱自我的主题,更充分体现了该节日的主要宗旨和目的。让孩子们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关于“回忆的游戏”,同学们可以按顺序进行成语接龙,到哪个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他进行“回忆”,想一想在过去的岁月里,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紧张情绪,一定要把当时的情景描述出来。学生A回答:“过年的时候,长辈们会点名让我表演才艺,我就很害怕。”学生B回答:“在每次考试前后心情就会很紧张,很焦虑,吃不好也睡不好。”学生C回答:“跟别人做同一件事情,但是自己总是完成地很差,这时候自己就会很难堪,想找个洞钻进去。”老师听了他们的“回忆”,可以给孩子正面地进行总结:“你们看,紧张、焦虑、难堪都只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每个人都会有,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度去放大它,试着去接受它,不要让它阻碍你。”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小游戏,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
高中的生活几乎都被学习占据,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老师不了解孩子们课后的状态,家长们不清楚他们在学校的情况,所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显得尤为必要。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在校状态,针对近期有异常情绪的孩子,在周末时期进行家访,在和家长取得有效的沟通了解后,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由于高中时期学业繁忙,家长可能也忙于工作,为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老师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通讯手段,取得在线联系,共同监测,进而针对有问题的孩子,双方共同做出努力,给孩子制定一个良好的纠正方案,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建立自信心。
总而言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学生、任何一方都不得懈怠,只有学校、老师、家长,三方一起配合,共同探讨交流,才能形成神秘的一股合力,让孩子摆脱心理不健康的枷锁,让他们回归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我们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有活力有素质的现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姜思婕.高中心理课堂分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知识文库,2020(18):132-133.
[2]尹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20(7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