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
邓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 474150
摘要:危重症患者具有病因繁多、病情严重、治疗过程相对复杂的特点,并且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护理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方式,旨在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进而实现对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数量的控制。为此,本次实验选取92危重症患者,展开了关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ICU病房的危重症患者92例,男、女分别为55、37例,年龄30~75岁,平均(50.6±8.3)岁,体质量49~75kg,平均(57.2±5.1)kg。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源分析
(1)系统性缺陷。病人病情的不确定性、社会心理因素、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护理文书不规范、护理技能或操作不规范、知识点掌握程度低、法律意识缺乏等都属于制度缺陷。(2)医护人员。ICU患者病情危重,无法自我管理,加重了ICU护理人员的工作量,ICU护理操作技术多,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操作经验少,临床应急处理能力也较低。目前,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队伍混乱,班次安排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3)病人。ICU处于封闭式管理状态,患者无人陪伴,这使患者产生孤独感,对治疗没有太大希望。ICU各种仪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不安。外科治疗需要留置导管、监护仪、呼吸机或注射泵,这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焦虑。人工气道的建立剥夺了患者口头交流的机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失落感。ICU治疗费用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普遍较高,在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护患纠纷。
1.2.2护理高危因素分析
(1)护理人群高危因素:ICU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护理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与护理风险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ICU护理工作量大,根据实际情况,护理人员数量有时需要临时增减。部分新护士、进修护士和实习护士对ICU护理工作的相关事项缺乏了解,加之不熟悉新环境,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导致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可能性高。此外,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或薄弱,不能集中精力于护理过程,情绪波动或缺乏与有经验护理人员的沟通,都容易发生护理差错,进而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高风险期。中午、换班、夜班后午夜、节假日前后、护理人员考核前后等是ICU病房护理人员的高危时段。由于上述时间段安排的护理人员较少,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应增加,导致精力分配不合理,风险防范意识较低,缺乏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因此,护理差错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容易增加护理风险。(3)高位节点。重症监护病房在给药、输血、输液、围手术期、标本采集、病人转移、床位调整、急救等方面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计划不尽相同,如果上述护理风险易发环节稍有疏忽,容易引起护理差错事件。(4)高风险区域。护理风险易发领域包括病房环境安全、麻醉精神药品和急救药品的管理和应用、无菌材料、医疗器械、设施和设备的管理。由于ICU内医疗器械和药品较多,使用或操作复杂,一旦部分器械使用或操作不当,或药品存放或使用不当,将存在潜在的护理风险。另外,ICU危重病人在治疗中存在感染风险,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长期治疗,而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导致感染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
1.2.3管理对策
(1)规范医院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构,需要从医院建立三级管理机构。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机构的监督:在这种监督体系下,可以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观念,从以前被动处理风险事件,到现在主动预防不发生突发事件。因此,更需要对制度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和整改存在的问题。(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求保证护理人员的正常休息,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的窗口数量。有研究表明,ICU理想的床位护理比例应为1:2.16。为了合理配置不同班次的人员,需要将ICU白班、夜班和大夜班的比例调整为20:11:9的理想比例。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护理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护理风险压力。因此,任何问题的处理都应具体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3) 加强相关教育适当的护理意识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是为了保护患者和护士的合法权益,并分析其发生的环节和高危因素,可以确定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风险防范和应对意识。(4) 建立层次化培训计划,加强ICU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度,加强对有工作经验护士的护理工作专业培训。对具备管理职能的护士,应加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求,当然也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记录管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文书书写合格情况。采用自制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实施管理对策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内容包括躯体活动、精力、睡眠、情绪反应4项,每一项均采用60分评分制度,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工具选择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对策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8.7%(8/92)降低至1.1%(1/92),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实施前的71.7%(66/92)升高至96.7%(89/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对策实施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管理对策实施后患者在躯体活动、精力、睡眠、情绪反应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3讨论
ICU是危重病人治疗和监护的重要场所,在ICU病房护理中,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护理质量。由于ICU危重病人病情比较复杂,这部分病人的治疗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使用的医疗器械种类也多样化,这些因素成为ICU危重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本研究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有病人因素、感染因素、器械因素、制度管理因素和护理因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意识淡薄,在护理过程中,操作流程不规范,病人护理依从性差,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护理,实现护理流程的规范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针对这些风险源和风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了护理人员有循证工作,能够按照合理的时间安排工作,提高了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度,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4结论
只有完善危重病人护理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正确识别和计量危重病人护理风险,认真落实危重病人护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重病人护理风险,优化护理工作,使之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申玉香.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719.
[2]覃梦茹.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饮食科学,2017(06):79.
[4]祖秀芝.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328.